公共服务降低门槛创业性格低调务实 上海重塑智能硬件创业优势
对果粉来说,一周前开始预售的苹果手表正在开启一股新的时尚风潮;但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伴随苹果手表流行起来的一波智能硬件产品预示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未来五年,全球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将达到500亿台,是现在的十倍以上,在这个创业“新风口”,上海能否抓住机遇?
“在国内,如果必须选一个地方发展智能硬件产业,最合适的就是上海。”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作出了如是判断。就在下个月,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CES将首次举行亚洲展会,这个被视为全球智能硬件风向标的展会,首次抵达亚洲就落户上海,似乎也印证了上海在智能硬件产业方面的影响力。
没有BAT这样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也不像深圳拥有高度完整的电子产品供应链,上海智能硬件产业的潜力被广泛看好,原因何在?
产业生态丰富,没有明显短板
曾在深圳打拼多年,在电子供应链领域拥有广泛人脉的北高智公司CEO林伟,最近辞职来上海创业。他的新目标,是为上海的智能硬件创业者打造服务平台。
林伟说,智能硬件可以说是“互联网+”在硬件上的落地,它带有鲜明的跨界特征——既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利用智能手环的计步功能,在社交网络上设计一场健身比赛,同时更需要软硬件方面完整的技术覆盖,“对智能硬件的创业者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拥有丰富、多样的产业生态,这方面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际上,王宁之所以看好上海的智能硬件创业环境,同样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虽然上海的互联网产业氛围不如北京,电子产品供应链不如深圳完备,但从另一方面看,上海也没有明显的短板,正适合考验综合配套能力的智能硬件业。
上海市通信制造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晨斌告诉记者,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一枝独秀,尤其在存储、射频、传感等芯片领域,上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在国内拥有显著优势;而在显示方面,柔性屏代表着智能硬件的趋势,上海则拥有该领域国内最成熟的企业;至于软件、数据服务等,国内一批领先企业都在浦东设立了规模庞大的研发中心。
除了软硬件,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内容产业也对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正在张江带领一支小团队开发虚拟现实眼镜的创业者许贤说,他的眼镜能让佩戴者仿佛沉浸在360°的虚拟世界,但要真正成功,离不开网络内容供应商的配合。幸运的是,上海的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产业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
创新孵化模式,破解创业瓶颈
对创业者、特别是硬件创业来说,要成功推出一款产品,远比互联网创业复杂。后者的“成功之钥”藏在商业模式与软件开发方面,但智能硬件创业不仅要求商业模式出挑、软件技术过关,更要实打实地做出产品,根本没法“玩虚的”。
曾在一家大企业任职多年,目前正在张江开发可穿戴心电监护设备的创业者蔡震告诉记者,和互联网创业相比,智能硬件开发周期更长,需要的投资更大,但可能遭遇的意外却更多:“最初的六个月,如果说互联网创业者可以犯三次错而继续活下去,智能硬件创业也许只有一两次机会。”
许多错误、或者说困难,与硬件的特性相关。蔡震的创业团队曾经发现心电监护数据无法实时传输,本以为是通信模块的问题,最终发现毛病出在电池上。
实际上,智能硬件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太过庞杂,创业者要面对的供应链特别长。因此,他们特别希望能在每个硬件设计环节,都得到有经验的专家指导。此外,硬件创业势必要和制造工厂打交道,但创业项目的产量往往不大,大型制造工厂的大门常常对他们紧闭。正是看到这些创业障碍,上海已经开始帮助智能硬件创业者破解共性问题。据市经信委介绍,经过前期调研,他们已着手在张江等地开设智能硬件孵化器,并由第三方专业团队经营。与传统孵化器不同,硬件孵化器不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地,更重要的是在办公区域搭建一个“简版”的电子加工流水线,让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开发出原型产品。
“我们希望,通过公共服务降低创业门槛,在上海做智能硬件可以像互联网创业一样容易。”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表示。
低调务实性格,“劣势”终成优势
除了多年形成的产业生态,以及政府和社会着力打造的创业环境,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智能硬件时代,上海创业者固有的低调性格,也从“劣势”变为了“优势”。
著名天使投资人、起点创业营创始合伙人查立告诉记者,虽然民间对于上海创业氛围多有争议,但实际上,许多投资人并不认为上海缺乏高科技或是互联网创业者,只不过,上海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比较低调,不愿多曝光。
许贤也表示,在国内,北方的创业风格与上海颇有区别,那里更喜欢谈理念、谈“颠覆”:“说难听点就是有点浮躁。而上海则脚踏实地。”
如果说互联网创业更需要“颠覆性思维”,那么脚踏实地也许更契合硬件创业的气场。査立说,上海虽然没有出现BAT这样千亿美元级别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但在一些垂直细分行业却涌现了一批百亿量级的企业,比如携程、大众点评等。而智能硬件,某种意义上与互联网垂直领域十分相似,都更需要务实的风格。
但务实之余,上海的硬件创业者也的确需要调整自己的性格。物联网行业资深观察者李闯表示,上海创业者通常习惯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主动出击”太少。但做智能硬件,只靠自己,成功会越来越艰难:“不仅创业者要多跨界合作,京、沪、深等城市也应该多联手,各施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