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约过新年 我看家乡可持续发展
羊年的春节的关键词离不开:低碳、乡愁和年味。年味的浓与淡,书写着每个人心中的一段乡愁。而低碳环保过新年,留住青山绿水蓝天,也是越来越多人自觉的选择。
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2015年寒假期间举办“低碳节约过新年,我看家乡可持续发展”微博新媒体互动活动,号召同济人用微博等新媒体来倡导低碳节约过新年理念,在寒假期间记录、关注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成就和举措。
春节期间,我校学子返回家乡,他们身体力行,一方面自己践行着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记录着家乡可持续发展的点滴变化,同时开展调研访谈、公益科普等主题活动助力家乡发展。现撷取部分内容予以刊登,春节的脚步已经远去,但生活的志趣和方式随时代常新。
美丽家乡
@xiaoman98286 大年初三,我在四川美丽的泸沽湖,街边的一排排路灯吸引了我的目光。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光,路灯顶上的黄色旋转体随风旋转,其上有太阳能集热板。在旅游途中,依然可以发现许多与低碳环保相关的东西,内心非常开心。(《同济报》学生记者 余姝满)
@xiaoman98286 从2009年开始,西昌启动邛海生态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美丽的邛海湿地公园服务于当地人也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彰显西昌生态田园城市魅力,建设山清水秀凉山",我爱家乡。(《同济报》学生记者 余姝满)
@趣SUgar_S 从除夕起,上海将正式发布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同时今年上海的禁放烟花爆竹范围也有所扩大:国家会展中心、世博前滩地区等都被列入禁放区域。去年春节我用录音机记录下燃放烟花鞭炮的热闹,今年除夕在家播放录音,既不失年节气息,又清洁环保,可谓一举两得。(《同济报》学生记者 安子奇)
@枫丹白露xhd 攀枝花是一座因为磁铁资源而建立并发展的城市,但它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冬季温暖的气温和灿烂的暖阳。而现在,太阳能路灯在这里越来越多的道路中出现。这不仅展现着花城的魅力,也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新发展。(《同济报》学生记者)
@枫丹白露xhd 山地包围下的攀枝花在发展和建设中,为了安全预防泥石流和滑坡的危险,会常常出现用水泥封住的山体坡面。而特殊花卉的栽种和封山坡时刻意为大树留下的空间让这些成为了山城独特的风景。(《同济报》学生记者)
年味民俗
@xiaoman98286 新年到,西昌的仿古一条街一派热闹喜庆:对联、灯笼、中国结、福字随你选,还有民间艺人的书法对联,彝族姑娘的节日盛装。新年新气象,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济报》学生记者 余姝满)
@纸男友 过大年,去蔚县。他们踩得了高撬舞得了狮耍得了龙,年味十足。哪怕屋漏偏逢连夜雨,也要贴上美滋滋的大字(俗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岁岁过大年,岁岁年年求安康。(《同济报》学生记者 刘俊杰)
@纸男友 河北省蔚县暖泉,这个生我养我的家乡在春节时分有着浓郁的年味,打树花便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项民俗活动,高达千度的铁水洒向城墙,形成了铁树金花的绚烂景象,原本是旧时穷苦人家用来弥补无烟花欣赏的遗憾,如今却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祈福平安。(《同济报》学生记者 刘俊杰)
@静水小疏朗 崇明糕是崇明岛代代相传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早有“自有崇明在宋朝,同龄就是崇明糕”的说法。崇明糕经过配米、浸泡、打粉、和料、蒸熟五步骤完成,选料讲究,糯而不黏,是崇明特色小吃,更是崇明迎新习俗,它象征着万象更新、幸福健康。我在蒸糕现场嗅年味。(《同济报》学生记者 陈韬炀)
低碳生活
@趣SUgar_S 羊年春节踏青地:扬州瘦西湖。阳光温暖明媚,亲近自然山水,品尝民间美味,最重要的是陪伴在家人身边。(《同济报》学生记者 安子奇)
@静水小疏朗 在“亲近自然、绿色生活”潮流的席卷之下,阳台种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利用淘米水、果皮等有机废料浇灌的阳台蔬菜不仅新鲜、健康、无污染而且更少有营养流失。阳台种菜体现了一种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情绪,更具有观赏价值。(《同济报》学生记者 陈韬炀)
@静水小疏朗 近年来“我冬泳、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冬泳越来越成为主流运动方式。冬泳又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更是勇气、耐力和体魄的代名词。2015年1月,第二届“上海金亚”崇明职工冬泳比赛在老滧河举行,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庆祝新年。我在现场。(《同济报》学生记者 陈韬炀)
@芊貂雕 为了支持环保,鼓励大家多使用更环保的Led灯管,上海市将Led灯管的价格统一降低了!原先Led灯由于价格较高,很多个人或者企业不愿意使用,现在由政府出面降低了价格,使用者会增多,大规模使用此种灯管便可以有效节省电能。(《同济报》学生记者 黄芊)
@静水小疏朗 随着上海长江大桥通车,曾作为交通纽带的摆渡船受到冲击。同为绿色出行工具,但摆渡船对天气情况有较强依赖性。这催生了申崇线候车室门庭若市,码头等候大厅门可罗雀的场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高效地疏散客流。今年回家,我特意乘坐摆渡船,回温儿时记忆。(《同济报》学生记者 陈韬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