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位教授共上一门课 消灭上课“低头族”
从本学期起,复旦大学和易班网联合开发出“泛在”学习的课程—汉语、汉字与脑科学课。5位老师共上这堂课。它革新了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先抱着手机或电脑自主学习、讨论,两周以后再回到课堂学习。每隔两周才进入下一新阶段的学习。
据介绍,今后这种学习方式有望在更多上海高校,甚至是中学推广。
多位教授跨学科合作
3月,复旦大学的首个泛在课程推出—“汉语、汉字与脑科学课”。这门课程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中文系陈忠敏、国际交流学院张豫峰、生命科学院俞洪波、计算机学院危辉五位教授共同打造。
该课共14周。第一周,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在课堂上做主讲人,讲述基础内容。之后,学生有两周时间可以抱着手机或电脑自主学习。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利用微信或QQ平台进行小组讨论。最终挑选精彩片段,提炼问题,形成小组作业上交。两周的自主学习之后,才到统一的上课时间。这节课上,心理系张学新等两位授课教授走下网络与学生见面。老师会将四个小组的作业集合成册发给大家分享,学生们回到课堂跨组交流,最后教师答疑、总结。之后,教授继续讲授新课程内容。课后,新一轮的自主学习又将开始……
张学新老师说,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占80%,期末考试仅为20%,学生们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时就不会再像以往一样要“开夜车、抱佛脚”来避免挂科。和慕课的区别是,老师们与学生有比较多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上课走神现象减少。
老师提前两周录视频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老师们会提前两周去录制视频。“泛在”学习的混合式对分课堂是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备课模式也被颠覆了。每两周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总共只有半小时,分为两到三段。这对录制视频课的教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视频较正常课程来说“变身”为“升级的精华版”,半小时的含金量可以相当于1小时,学生可以反复细致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