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新晋“仁心医师”这样说,“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千金不换”
庆祝中国医师节,第三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昨天下午正式颁奖。包括万小平等在内的10位医生荣膺“仁心医师奖”,包括袁政安等在内的10位医师荣膺提名奖。他们中有大名鼎鼎的学科带头人、有创建120的卒中救治专家、更有“洋粉丝”眼中的“当代华佗”……
喜欢用眼神交流,因为心灵窗户给予信心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有一句座右铭,“每一个没有为病人虔诚服务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作为妇科领域专家,他曾荣获学术领域的多个奖项,踏上行政管理岗位后,只要有时间万小平总是喜欢到病房、到门诊,与病人面对面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喜欢与病人进行眼神的交流。”
每一次近距离沟通时,万小平总会坦白告诉病人手术的复杂程度、可能出现哪些突发情况、前期作了什么准备……如果看到病人眼神中流露出哪怕一点点迷惑或恐惧的神情,他会不厌其烦地宽慰病人,即便手术延迟两天,也要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坚定的眼神、充满信心的神情,都会给手术医生带来更大自信。”他说。而每次手术之后,他都会写手术笔记,这个习惯自从他当医生至今就没有间断过,至今已写满了几十本A4纸大小的笔记本,里面字迹工整、表述分明,更有他对手术的理解和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宝贵的经验,便是他几十年如一日为病人服务的力量源泉。
由她发起,创建了“中风120”模式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赵静,此次荣膺“仁心医师奖”,她也是“中风120”模式的创始人。大脑长期以来被医学届称为“生命禁区”,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赵静常年24小时手机开机,遇到紧急突发状况,第一时间奔赴医院。作为闵行区脑卒中救治中心主任,她牵头组织成立“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溶栓学科群”,内部联动多科室、外部联动闵行区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极大提高了病人的救治效率,填补了整个城市西南地区卒中急救的空白。
“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千金不换!”赵静常对同事这样说。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她深感病人对中风急救认知的严重不足,这导致中风位居全国首位死亡和致残原因。三年前,她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合作提出“中风120—中风快速识别和立刻行动之中国策略”,发表在神经学科顶尖杂志《柳叶刀神经病学》。得到海内外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中国卒中学会为此成立“中风120特别行动组”,由赵静任全国组长,两年来她带领全国12个省,16000多名医务人员在全国开展了数百场中风急救科普宣教,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由此改写了两部卒中急救相关指南,从源头为无数病家赢得卒中抢救的黄金时间。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主任曹烨民教,历经20多年的创造性工作,实现了自身及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并研究出全新的“奚氏脉管病诊疗理论体系”,由此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他也是“洋粉丝”眼中的“当代华佗”,不仅在国内享有高知名度,千里之外的海外患者也有不少慕名前往求治。
芬兰人马丁患有下肢溃烂,近两个手掌大的创面非常粗糙,并有液体渗出,瘙痒疼痛,难以行走。他跑遍欧洲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医院,四处求治,奔波了整整17个年头。在曹烨民及其医疗小组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下,马丁的疾病痊愈了。“中西医结合真神奇!”康复后的马丁特意携夫人和儿子,坐飞机前来感谢治愈了他多年顽疾的曹医生。“中国医生医术神奇”的故事也在芬兰不胫而走。芬兰政府代表团后来访沪时,特意参观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中国的专家医生进行座谈。美籍华人卢先生七旬高龄,由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足坏疽让他无法正常行走。通过友人介绍,找到曹主任就诊。刚进医院时,卢先生是“被儿子背进来的”,足坏疽非常严重,下肢水肿、流脓、破溃发黑,令人揪心。凭借丰富的经验对症下药,曹烨民通过中医药方进行治疗和调理,卢先生的病肢保住了,原本被认定坏死的伤口渐渐好转、愈合。卢先生曾由美国最好的糖尿病医生开刀做过手术,但是他却说:“还是中国的曹博士医得最好!”
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黄红表示,历经三届培育,“上海市仁心医师奖”已在行业内部和社会各界形成良好口碑,获得一致认可。庆祝中国医师节,以学习“仁心医师”为契机,可以展示医务工作者良好形象,有利推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代表上海市医师协会向全体会员、向辛勤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上的广大医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节日问候。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