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际传播学会年会后会暨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
2016年6月14日至15日,2016年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年会后会暨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联合主办。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南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80位中外嘉宾齐聚上海,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前沿问题。我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我校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国际传播学会主席汪炳华、中国互联网研究年会代表邱林川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际传播学会成立于1950年,是当今世界传播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团体,拥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会员。2016年6月国际传播学会年会在日本福冈召开,其后,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到上海,并开展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本次大会以“媒介化:数字革命与中国场景”为主题,中西方学者共同对话,聚焦中国场景下,新媒体技术将对社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与影响。大会共分为“微信与媒介化”、“数字媒介与跨境传播”、“城市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化中国”等十个分论坛,涵盖了新媒体环境下农村人际交往、移民的身份认同、城市空间传播管理,到网络空间政治、互联网金融、网络事件等等学界焦点。
“当今社会,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挑战原有的理论范式。”开幕式主题演讲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传播与计算中心主任、《媒介融合》一书的作者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表示,“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应该以学术理论支撑实践发展,针对网络媒介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展开前沿性的学术研究和讨论。”
“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里面都是有一个眼睛。每个人手里一个移动媒体,自己在看,自己在用,由此也重新界定了人与现实的关系。”我校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以“千手观音”比喻复杂的媒介化场景。他表示,以纸媒为代表,原先标准化生产的大众媒介,落入千手千眼的海洋中。在新的传播范式影响下,新闻生产再不是过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中的专业机构独大,而是“专业新闻主义”,即各个部门、机构、企业乃至于个体,专业化地生产特定的某一类型新闻,恐怕是未来的基本状况。现在的新闻媒体,要突出自媒体的重围、重塑影响力,需要从这样的方向来考虑自己的对策。
多位学者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已经从方方面面对中国社会的运作模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之中,有与国外情况类似的部分,也有中国独有的部分。中国当前发生的数字革命,不能完全依靠欧美的“媒介化”理论进行阐释,这一点已经获得了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关注。
会议颁发了面向硕博士论文的“最佳学生论文奖”。邱林川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互联网年会一直强调学术的传承,“给学生论文颁奖,就是希望看到有硕士生、博士生写得比老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