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让军嫂成社区“活鱼”

12.05.2015  11:27

  走马上任没多久,松江区岳阳街道景德路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世珍对居民区的情况熟门熟路。6年的社区居委会工作,让她从一位普通军嫂成长为一名得力的社区干部。

  在松江区,有一批像张世珍这样的军嫂,她们在居委和社区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发挥才智和干劲,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张世珍是山东人,2009年初到松江时,因为语言不通,闹过不少笑话。之后,小区里阿姨们在聊天,她都要凑上去听。工作时,居委会书记为她安排一位松江本地工作人员。几个月后,张世珍完全能听懂松江话,偶尔还能说几句。

  2012年,松江区老城改造,景德路居民集体搬迁,许多长期遗留的问题冒了出来。一户居民家庭,户主老人共有8个子女,兄弟姐妹间常年没有来往。房屋动迁时,户主已过世,8个子女就动迁款分配问题发生争执。张世珍跟着前任书记十多次上门,调解过程中,居民区书记“传帮带”,张世珍学到不少好方法。苦口婆心的劝解,最终化解了这家人矛盾。

  岳阳街道优秀文体干部、松江区人大代表……这些“头衔”,很难和一名军嫂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海防二旅“优秀军嫂”曾玉泉成功转型后获得的荣誉。

  2011年,由于工作突出,群众基础好,曾玉泉当选为区人大代表。至今,她共提交过5个书面提案。人乐小区旁有一违章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每到夏天,浇筑的沥青散发出阵阵刺鼻的味道;冬天,脱落的涂料又常让小区下水道堵塞,小区居民深受其扰。曾玉泉直接找到建设单位,经过协商沟通,该单位承诺夏天不再浇灌沥青,还答应每个季度对屋面和下水道进行清扫和疏通,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

  近年来,松江区安置的军嫂中,大部分成为社区治理的“好手”。街道尽量将这部分军嫂安排在有着丰富经验的居民区书记、主任处,由他们“传帮带”。比如岳阳街道,先后接收安置军嫂28名,其中21名在居委会工作。

  为了让军嫂们尽快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每年定期组织座谈会和活动,逢年过节送上慰问品。座谈会上,大家打开心扉交流生活的喜怒哀乐。街道组织外出集体活动、观看话剧演出等,丰富军嫂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军嫂,松江区各街镇都将其纳入后备人才库,予以重点考察和培养。知雅汇社区居委会的高娟,是九亭镇去年安置的一名军嫂。上岗后在各级关心帮助下,她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学习。

  军嫂叶爱维在中山街道社区居委会工作近13年。她说,自己虽然只是“绿豆芝麻官”,成天处理普通百姓的生活琐事,但是“有了组织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能力还能再提高,处理事情更加合情合理”。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