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17.05.2017  03:52

在推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在思想政治层面,要解决教育者自身的“立德树信”问题;在体制机制层面,要解决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的问题;在育人实践层面,要解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加强师风建设,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弘扬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学校以首任校长张江树的名义设立“张江树教学名师奖”;开展教书育人奖和教学管理奖、模范班导师的评选,2016年共评出教书育人奖18名、教学管理奖9名、模范班导师标兵11名、模范班导师27名。评选和表彰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了优秀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成绩和经验,弘扬先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书育人氛围,发挥了引领作用。

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

各学院成立了化工类、化学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九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每月开展一期沙龙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提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教学水平。各学院也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以及“传帮带”的方式,使青年教师能够得到全面的指导。现已有近200位青年教师接受基地培训并顺利完成培训业务,成为课程教学的骨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学校通过教改立项,开展通识课程的建设和推广,鼓励开设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通识课程。学校选取了12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进行试点,通过案例教学、研讨课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学校颁布《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办法》,规范教材引进管理和教材使用审查;调整校级教材建设与评审委员会,成立学院教材建设与评审委员会,逐级审查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开展全程全方位育人。 各学院挑选乐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发挥专业班导师的育人作用,做好学术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教授有约”育人系列活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生涯,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

教书育人,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教务处正在组织修订《华东理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坚持课程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基本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名师团队带头,做好课程思政。 学校鼓励和培育科研基础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名师团队,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同时做好课程育人的教学内容设计、方法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式教学。 学校倡导名师引领、集体备课,组织评选优秀教案,开展公开课观摩;要求人文社科类课程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联系,理工类课程把理论知识、实践教育与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相结合。

近期,教务处将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培养一流人才,为迎接本科审核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落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学校修订《华东理大学本科教学教师工作规范》和《华东理工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教书育人奖励体系,加强全员育人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开展名师教学团队、基础教学团队建设,形成有效的青年教师“传帮带”机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发挥教研室、教科组等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建设一批教学水平高、学生受益面广的基础教学团队,带动教师留驻奉贤,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生健康成长上,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开展大类招生,优化大类分流机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跨学科交叉平台培养等;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改进学生学习效果,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鼓励更多的科研团队入驻奉贤校区,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校院两级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落实校院两级本科教学质量责任制,切实建立起“质量评价—评估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模式;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上,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学校规范要求,把学生培养作为己任,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