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喜获上海市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优胜杯”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与信念,今年我校以“创新点燃梦想,挑战铸就未来”为主题继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5月至9月,我校组织了2016年上海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师生的广泛关注。自5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各院系报送的项目300余项,在校级层面给予资助的143个项目中,共有“社会调研类”项目105个,“社会公益类”项目38个(含6个支教类项目)。其中6个项目申报为全国、上海市“三下乡”重点支持项目,9个项目在“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短短一个暑假的时间里,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多达3000余人,各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实践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份、4个直辖市以及海外地区,深入全国上百个县、乡镇,调研及服务对象多达万人。
为了保证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准确、高效的进行,校团委在6月下旬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培训会。会上邀请到了社会学院、图情档、校医院等各学校部门的专业老师、资深媒体工作者、及华东政法大学的优秀代表进行指导与分享,从项目宣传、项目开展、调研方法、文献搜集、安全急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培训,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得益于各学院、部处的支持,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文化贴合社会热点、调研剖析深入、传承与创新结合的优秀项目。
重走长征征途,传播红旗渠精神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提出的“文化复兴”、“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上大学子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重走长征征途,感悟长征精神,并向社会与学校的学生传达长征精神。我校第四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第十期人才学院学员共同构建新时代的“红军”队伍前往革命圣地遵义,重走长征路,缅怀先烈、重温历史、弘扬长征精神。经济学院的“‘红旗精神永不倒’——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赴河南安阳红旗渠”实践队伍在暑期奔赴文化古都河南安阳探访红旗渠纪念馆以及“人工天河”圣地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学习过后实践队员走访上海宝山区庙行镇小学、上海高校以及各居民住宅区广泛开展红旗精神的宣讲活动,真正起到了将红色文化带入中小学生课堂的实践作用。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科技,是国之利器。”许多项目团队将自身专业与现代科技、社会热点相结合,探索科学知识运用的新方式。悉商学院的“聚科技之力,创互联校园”社会实践项目根据上海各重点高校信息化平台的现状,调研采样大学生对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实际需求与反馈,采访学校相关部门,最后综合前三者的分析结果设计出未来能够普遍推广的高校信息化服务平台。计算机学院的“感受科技魅力—计算机老年学院实践活动”与上海大学老年大学合作,在协助老年大学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活动,同时开展相应的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城乡的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珍稀物种保护等问题越发受到广泛关注,项目团队的成员紧抓社会热点、投身社会实践,力求共建生态文明。数码学院的“感受‘返璞归真’,乡间绿色探索之旅”面对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形势下,前往江西婺源写生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同学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绿色婺源。通信学院的“爱易‘Iexchange’低碳公益集市”项目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虹口区居民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的组织策划,以“以爱易爱,共享共益”为理念,做“低碳文化倡导者,低碳公益践行者”,以公益倡导低碳环保生活,以爱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现状。
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化调研与民生实践活动
社会发展新时期,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建设对国民而言尤为重要,项目根据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总结凝练了当今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社区学院的“聚焦傩庙—萍乡傩文化现状调研”项目通过对众多傩庙的实地考察,分析傩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发展情况,挖掘傩文化发展传承的影响因素。来自社会学院的“一城一味——以北上广为例探索地铁折射出的城市文化”项目团队,从北上广的地铁出发,通过对城市地铁空间中人的互动、交流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人的互动与地铁系统建造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地铁文化逆向追溯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探索不同的地铁文化折射出的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另外,实践团队通过了解政府在房税、医疗、生态等各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制度推行,做了相关的调研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法学院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福利院护工工作情况调研”项目选取福利院展开调研活动,通过对福利院护工工作情况的调研,探究福利院实际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护工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社会学院的“白色高墙下的期待——困境儿童帮扶计划”项目针对一些困境儿童缺乏照管和陪伴,性格孤僻、自卑、受歧视的情况,通过个案辅导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向缺失照管的困境儿童提供专业了社工介入服务,通过与孩子们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掘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被遗忘的才能,鼓励孩子接触自然、敞开心扉, 给予他们持续的关爱和陪伴。传递青春能量,引领公益精神
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大学生通过暑期支教、社区服务、公益项目践行志愿精神。来自青志协的“‘对话志愿体系,凝聚志愿力量’调研现有志愿体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地区高校为例”通过调研志愿者群体并访谈高校志愿组织、志愿者团队、社会公益组织负责人等两种渠道同时进行信息的采集,结合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文献理论的支持,搭建出更加适合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体系模型。外国语学院的“‘光影随心,志者愿行’——第22届上海电视节、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跨文化志愿服务”是与“两节”组委会第十一年合作,围绕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致力于为院校学生搭建的跨文化志愿服务平台。
暑期挂职锻炼活动作为我校社会实践工作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磨砺自我、回报社会的平台。学生们在参与街道、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期间,获得了与在校内完全不同的锻炼机会,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在职业规划和人生思考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2016年上海大学参与挂职活动的58名学生分别前往静安、嘉定、崇明、浦东、宝山、徐汇、黄浦等区县进行挂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工作职责的学习、前辈悉心的指导、思维方式的锻炼都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今年校团委与校外政府、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将本次暑期挂职与市委组织部主办的“选苗育苗工程”结合在一起开展,扩大了挂职岗位的数量,确保了挂职锻炼的质量。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暑假生活,让同学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体味世间百态,践行“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对大学生在团队协作以及社会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大学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知行杯比赛中的“优胜杯”,同时一个项目获得了2016年“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比赛一等奖,三个项目获得了二等奖,五个项目获得了三等奖。(文字:孟源、蒋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