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钢:从中华优秀传统中汲取智慧养分(势所必然)
构建中国学派,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从中国道路中提炼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规律。如何构建中国学派?《周易》提出了把握宇宙规律的“三大原则”:不易、变易、简易。这“三大原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于时下构建中国学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不易”:强调一以贯之、不可动摇的根本
“天下之道,常变而已矣”,“不易”即常道。自轴心时代以来,人类文明不断拓展对人生与世界的认识,又不断以不同方式回归原点,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将走向何方等重大问题。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术语来说,这种方法可称为“述”。述的意义在于从新角度反思老问题,通过创造性的重新诠释,为人们所面对的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类不悖,虽久同理”。把握天下之常道,对于构建中国学派具有重要意义。
民本思想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的古训,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最大共识。它把人民作为国家的根本,把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作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看作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从《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朱熹的“新民”思想、王阳明的“亲民”思想到顾炎武的“厚民生,强国势”,再到今天的“全面小康”,可以说民本思想在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一以贯之。民本思想伴随中国梦的实现进程而与时俱进,现今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鲜明的现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构建中国学派不能缺少各个领域的精深研究,但如果不深入研究这些大本大源的问题,而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上零敲碎打,就不会产生重大影响,更难以传诸久远。
“变易”:体现学习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以儒家而论,不易对应于“经”,变易对应于“权”,经权需要密切配合,才能与时偕行、保持中道。孔子提到的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革故鼎新,《礼记》更是提出了“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这种恪守原则又高度灵活、有大风骨亦有大器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是当代中国容易接受和适应新鲜事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文化基因,为推动中国学派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思想资源。
“唯知常而后能应变。”常中有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条普遍规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坚持“不易”前提下的“变易”,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这是制度创新的底线;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决破除,这是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还应看到,中华文明从世界不同文明中汲取了丰富养分,如社会主义理念就是西方人提出而后被中国化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选择地学习美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德国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以色列在发展农业方面的经验等,但我们没有简单照搬外国经验实现“变易”,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综合创新,将有益的养分融入中国道路有机体中。
“简易”:善于对错综复杂的问题进行精炼概括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中华文明中富有影响力的作品,如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老子》、佛家的《心经》,精妙而不繁琐,都不是长篇大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对于长期接受西方分析式学术训练、习惯于写长篇大论的当代学者而言,值得深刻反思和认真借鉴。不管论述的问题何等纷繁复杂、表达如何系统全面,都应当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描述的对象加以概括提炼,使之易于为大众所接受。这也是检验对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认识是否深入的试金石。
理论只有被人民掌握,才能发挥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所遵循的就是“简易”之道。毛泽东同志用“闭塞眼睛捉麻雀”来讽喻主观主义,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比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来强调实践的作用。他还通过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揭示深刻道理;《为人民服务》一文用很简短的文字把党的根本宗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因而能够深入人心、广为流传。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寓抽象哲理于具体细节中,寓理性说理于感性素材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牢记梁家河村民吃上肉的期盼,寄托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讲述张之洞感叹改革之难,思考改革需要凝聚共识;约旦商人在浙江义乌开阿拉伯餐厅,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巨大发展潜力;等等。《习近平讲故事》通过这些可触可感的细节,让宏大的中国故事变得“与我有关”。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将“基本原理”转换成“常识道理”,这是构建中国学派理应继承和发扬的中华优秀传统。
(作者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