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优化乡村布局,美美与共实施乡村振兴

11.05.2018  23:18

【核心提示】    目前“三农”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乡村面貌等,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划引领和统筹还不够到位。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是要做好村庄布局等的科学性、前瞻性规划。

日前有媒体报道,上海对9个涉农区进行乡村建筑元素“地毯式”搜索,并即将完成全市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和符号的全面提炼,总结一套上海乡村建筑的特色,为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建设试点提供依据和参考。乡村布局,规划为纲。笔者不禁要为这一认真细致的规划前期工作叫好。

广袤的农村,承载着大多数国人对故乡的记忆。农村要有农村的特色,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建设形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农村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应既塑“”又留“”,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文化美的统一。因此,村庄建设等必须建立在科学细致的规划基础之上,通过前期认真的调查研究和研判抉择,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但应该看到的是,在国内不少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在村庄改造和城镇化建设中,施行“一刀切”手术,完全如出一辙。许多地方按照“一张脸”、一个模式进行建设改造。其建设结果往往是村庄布局不尽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村落变得“千村一面”,失去了原有的个性特色。最终,不但村民群众不满意不认可,决策者、组织实施者回过头来看,也会深感当时决策的草率和动工的匆忙。

每一个村落是一部历史,传承着当地的乡土文化。村庄建设如果“一刀切”,必然个性全无,死气沉沉;反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才能很好契合乡村历史人文风貌实情和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上海乡村建筑元素实在丰富!”专家的感叹令人欣喜。目前,上海正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市委书记李强强调,乡村振兴要强化规划引领、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加快提高农民居住集中度,为改善乡村面貌、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公共服务创造条件。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保护村庄肌理、自然水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水而居,体现江南特色。要把体现上海乡村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元素提炼出来,形成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的管控导则。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上海将落实《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要求,指导各区开展区总体规划编制,对现状村落开展全面摸底,加强对村庄发展的分类引导;同时,推进新市镇总规编制全覆盖,锁定风貌“保护村”,确定“保留村”规模,研究“撤并村”实施集中居住的多元安置模式。各涉农区都结合各自实际,积极谋划乡村发展,先后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比如,金山区把科学编制规划放在乡村振兴首要位置,重点强化特色小镇规划、村庄规划这两个规划,同时加强镇村规划的衔接,力争将金山打造成上海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新农村,定会让申城农民和市民都能更加真切地感受乡村振兴的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