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年假时依然惴惴不安?你有"不可或缺综合征"吗

27.07.2016  02:20

  当你计划休个年假时,是不是满脑子都是尚未完成的工作?想着即使休假,也要找个有WIFI的地方?离开办公室一周的遐想是不是让你有些惴惴不安,担心你的缺位会令各项工作戛然而止?

  讲真,你想多了。

  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工作如此重要,以致短暂的消失足够让整个公司陷入瘫痪。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詹姆斯·巴利将这种现象称为“不可或缺综合征”,其根源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被人需要和被重视的心理需求。事实上,“组织没有我也会运行下去”的念头使我们身处危机感中——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但其代价却是高昂的。

  将这种自以为是正当化的理由有很多,有人会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有人相信自己是“唯一有资格”运作某个项目的人选。好吧,我们的工作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为什么不把这种思维适用到我们的家庭中?是什么让我们认为,单位离开我们就无法运转,家庭却可以?

  朋友的一位女性上司,在跨国公司工作几十年,临近退休才被提拔到大区二把手的位置。这位领导几乎符合你对“女强人”一词的全部遐想:完美主义者,对人对己都有着严苛的标准;每天下班后坚持加班,隔着玻璃隔断向员工辐射压力;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几十年来基本没有休过假,孩子也是从幼儿园一路寄宿到大学毕业。偏偏公司总部要求高层管理者每两年进行一次隔离培训,把各大区的领导聚到一起交流充电。根据规定,管理者在此期间的各项工作均须由助理全权负责。

  然而,这位“女强人”在封闭期间,近乎强迫症地每日发送多封邮件安排任务,甚至每晚22点后仍挂在MSN上过问员工的工作,创造一种“并肩作战”的氛围。结果,她手下的员工创造了全公司最高的离职率和换岗率,几位女员工更是及时申请了产假,以便在她退休前减少接触。

  “不可或缺综合征”的背后是我们的心理堡垒:我们不仅倾向于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还倾向于忧虑自己实际的才能不如我们呈现的那般货真价实。此外,我们还会担心有人会戳破这个现实,担心如果不是7×24小时的投入,就会被他人取代。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超过半数的美国职场雇员在周末至少每天查看一次工作邮件,即使卧病在床也不例外;40%的人即使在度假也是如此。要知道,这还只是对职场中的随机抽样,如果被调查者是管理者,上述结论又会进一步增强。

  詹姆斯·巴利教授曾采访来自17个国家的127位管理者,发现当问及他们的工作对整个组织或团队有多重要时,所有人都口径一致地回答“非常重要”。而当请他们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与他人进行比较时,7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更重要”,剩下24%则表示“同样重要”。当研究者问及“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在一周内与组织断绝联系,是否会感到不适”时,72%的人表示会“非常不适”,另有20%的人称“有些不适”,能够心无挂碍的人仅占8%。

  这样的结果背后,有一部分原因出自人类建立联结的天性:我们需要人际互动,而工作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这种互动,以及心理上的支撑,这需要我们付出精力去维护。另一部分原因则可归咎于通讯技术。在美国心理学会进行的一项调研中,36%的雇员认为通讯技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荷,使他们更加难以从工作中抽离。同样,如果把高级管理者计算在内,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要知道,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就等于贬低了他人的价值。同时,我们还可能制约了团队的成长契机,使其它同事不能独当一面。这不是领导力。

  真正的领导者会利用缺席的契机检验团队的能力,让受到激励的员工带来崭新的能量、差异的视角和不同的经验。确实,看到组织在无领导状态下运营良好,会让管理者产生某种不安全感,但是员工能够顺利地成长,不也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吗?

  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并不必担心我们的位置会因为一两个星期的假期而被取代。如果我们接受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的事实,承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暂别工作来补给能量,承认毫不间断的投入可能会制约团队的发展,我们就更有可能解开心结,外出休假,并带着调整后的身心轻松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