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须寻找最真实需求 创新应把握宏观趋势
创新的意义并不只是技术研发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新技术,给人类带来更多益处。企业的创新应该把握宏观趋势,顺势而为,同时回归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增长。
研发创新应回归人的基本需求
企业如何做好研发?研发本质上是一个立足本地、寻找市场和服务市场的过程。因此,企业在做研发时必须努力寻找一个国家、一个市场最真实的需求。中国最有潜力的市场在哪里?转型中的中国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环境优化和能源供应这两方面的需求非常巨大。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应着眼于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回归人的基本需求,如清洁的水和空气、节能、安全等。为此,霍尼韦尔将原来广泛应用于精密航空航天和严苛工业领域的成熟空气净化技术应用于家用领域,这种理念可供上海企业参考。
不一定追求“颠覆式”技术革命
企业如何持续创新?工业制造类企业如果想要开发一项新的业务,开拓一块新的市场,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沉淀。这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下苦功夫。
企业不一定要追求“短平快”或“颠覆式”的技术革命,不妨把握宏观趋势,相对专注于几个优势领域,进行战略性、持续性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并对相关工艺做精益求精的持续改进。
创新还体现在企业业务范围和产品组合的更新和优化上。一家公司完全靠自身创新,追求内生式增长,往往是不够的,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霍尼韦尔的策略是:在优势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过去10年中,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80多次并购和50多次资产剥离。不断优化和更新企业的产品组合,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可以推动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在更多、更广的领域里得到应用。
在节能环保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自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被提出后,中国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正在启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对节能环保类技术和产品有天然的、现实的、紧迫的巨大需求,其规模是其他国家和市场无法比拟的。如何帮助中国用好现有的一大批技术,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对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历史性机遇。
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将很有可能在节能环保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尤其是在体制、技术和标准上。建议上海政府积极鼓励企业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发更节能、环保且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市场,尤其是高增长的新兴市场,让更多“上海创造”、“中国创造”服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