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探索大学老师为企业把脉问题 高校对接中小微企业
科研以企业为主体,可许多中小企业科研能力相当薄弱,想要以科研为驱动力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近日,记者从奉贤区科委科协获悉:奉贤区内探索科技特派员计划,鼓励高校老师深入中小企业,把脉问题、破解瓶颈,实现产学研无缝链接。这一计划实施近两年,区内已遴选60名科技特派员,与60家中小微企业对接,对接项目覆盖生物、材料、农业、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首批特派员还与企业共同攻克产业技术核心难题20余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8项。
传统形式难以化解“两张皮”
地处远郊的奉贤,区内九成以上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科协主席汤芷萍介绍,中小企业在奉贤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去年中小企业纳税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91%左右,中小企业吸纳了超过95%的劳动力。不过,奉贤企业界中,大多数科研水平相当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还远远不够。
奉贤区科委科协很早定下了上述目标,在区内甘当产学研红娘,牵线高校与企业,可实际操作并不那么顺遂。曾有一度,企业可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列在网上,由高校专家认领,但大多企业无法准确描述问题,对接遭遇障碍;而缺乏具体问题,高校老师回应寥寥,仍旧将精力放在潜心钻研理论中,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
特派员指点企业发展之迷津
对接产学研,亟需更深入、更彻底。奉贤区科委科协适时推出酝酿数年的科技特派员计划,鼓励高校老师定期走进企业,将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相比以往搭平台的形式,特派员深入一线,无缝对接。
在没得到特派员帮助前,上海平安高压调节阀有限公司的发展正一筹莫展。负责人蔡宝根说,国家建设发电机组主机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但作为辅机之一的高压调节阀,一直从国外进口,知识产权壁垒、相当昂贵的价格,使进口产品彻底垄断市场。身为做高压调节阀出身的企业,明知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却不知该如何作为。直至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与流体工程研究所王海民博士与企业对接,双方合力,试制成功锅炉给水泵最小流量阀,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成为行业内翘楚。迄今,来自国内外的各色订单已排至2015年中。
高校企业双赢促进产业升级
高校对接企业,绝不是企业一家获益。上海伽蓝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做化妆品的民族品牌,旗下已有自然堂、美素等四个品牌。在国货市场中,伽蓝集团已有领先优势,可相比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竞争力仍显薄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张婉萍博士,受聘成为该企业科技特派员,随即带来生物合成的全新技术,使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目前,伽蓝集团还成立了高校实习见习基地,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3位老师、10名研究生进行全面合作。“有了见习基地,研究生不再拘泥于课本、实验室,实战能力更强,科研水平也将水涨船高。”张婉萍说。
汤芷萍表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产业升级的灵魂所在。如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奉贤区构架起来。奉贤区还发挥高校院士专家优势,在重点产业中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成立上海国家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奉贤工作站,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上海生物制造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引资智造,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聚变效应正渐渐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