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企业“办证难” 上海“自贸试验”走在改革最前列
聚焦企业的“办证难”,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率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约20个许可证事项,探索升级版“证照分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从第一阶段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到第二阶段明确商事主体权利,再到如今审批改备案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优化——“先证后照”改革的逐级加码,正是上海在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内系统推进“自贸试验”的典型案例。近期,这套“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制定形成,并上报国务院。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以投资贸易最便利、货币兑换最自由、监管服务最高效的自贸区为目标,上海正努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
职能转变聚焦“放、管、服”
“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开放、建筑管理等领域梳理出了192项需要优化调整的许可审批事项,我们会一项项去研究,看这个证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看来,今后,更多企业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开门运营,不再需要许可证,这考验着政府行政管理的能力。
“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这是上海自贸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中之重。眼下,浦东新区已经在建筑业管理体制上迈出先行先试第一步——精简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实现建设项目单一部门综合审批机制;“试水”建筑师负责制、建筑领域认可人士制度等对标国际惯例的市场管理体系,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建筑业改革示范区。
“只有管得越好,才能放得越开。”针对现有管理体系,参照企业准入“三证合一”的改革理念,浦东新区整合了原有审批制度和事项,最大程度简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和步骤。从工程建设项目的三个关键点,即项目“身份”的合规性、建设工程的合规性、建筑活动的合规性考虑,将前期审批整合归并为项目准入、规划审批和开工审批三个主要环节以及若干独立的特定事项,实现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单一部门综合审批机制。今后,浦东新区将逐步实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只需向三个窗口各提交一次审批申请,取得批复后就能开工建设的最终目标。
在“服务更优”上,对标国际高标准,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上海自贸区正在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记者了解到,作为今年重点推进的一项改革任务,浦东新区20个区属部门、12个街道、24个镇和7个开发区,共设立行政服务点291个、服务窗口1962个,将全部实行“窗口无否决权”。只说“行”,主要强调的是在受理的首要环节,窗口人员只有说“行”的权力,没有说“不行”的权力,“只设路标、不设路障”,要竭诚帮助申请人服务办事,如果涉及非标准化的申请事项,必须及时研究新情况、回应新要求、解决新问题,不得随意行使否决权。
“双自联动”降低创新门槛
11月25日,上海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外公布,10项重点创新试点随之浮出水面。这为浦东利用自贸区扩区机遇,进一步降低创新的门槛和成本,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介绍,目前“双自联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CMO)试点上,我们取得重大进展。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决定。目前已选定德国知名生物医药生产外包服务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公司作为委托生产代工企业”。
与此同时,金融改革提升了科技创新服务的能级。张江园区累计已有400余家企业开设了1000多个自由贸易账户,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顺利实现了海外融资和并购,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在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的吸引下,各类风投机构加快向张江集聚,园区累计注册各类风投机构超过380家,其中扩区后注册了180多家,超过前5年注册数量的总和,有力地支持了张江科技创新活动。
在近期发布的上海自贸区第五批金融创新案例中,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案例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金融支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鲜活例证。其中,针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联合张江高科推出了“‘科创E保’科技企业创业保障保险”。作为国内首款“创业保障保险”,这项产品对企业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的费用提供保障,利用保险减少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金融改革大戏逐步“升温”
借助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搭建的“大舞台”,来自全球的众多金融机构正竞相来此“飙戏”。作为国内金融要素最密集的区域,陆家嘴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内后,充分利用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跨境投资通道,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沪港通等特有创新通道,不断加快提升金融创新的辐射力和穿透力。
最新数据显示,前两批获得QDLP资格的11家知名海外机构,有8家落户陆家嘴;第三批试点机构中,广发证券联手香港恒盛对冲基金共同设立的广发钧策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得QDLP试点资格的境内合资企业、首家券商系的QDLP、首家由中方控股的QDLP;欧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机构、英国排名第一的公募基金——安本资产管理集团也落户于此,成为首家在中国获得外商独资营业执照的外商独资资产管理机构。就在10月,被市场称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新40条”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对外公布,清晰地勾勒出下一阶段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发展脉络图。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相较于前期“一行三会”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51条”措施,“新40条”内容丰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既有对“51条”的深化和提高,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举措。面向未来,上海自贸区将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核心,落实金改“新40条”的各项试点任务。
据朱民透露,即将出台的新一轮实施细则和政策措施,将研究财政扶持、人才政策等扶持举措,推动包括“深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在内的重大创新项目在浦东先行先试。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内企业名单统计对金融监管部门推动自贸区金融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管理、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浦东新区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将为浦东完善融资、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培育信用信息主体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