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首个砚台展推出97件珍藏 纪晓岚题铭砚亮相

18.07.2015  07:45

纪晓岚题铭的螭纹端砚。(上海博物馆供图)

  东方网7月18日消息:“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昨天开幕,这是上博自建馆以来举办的首个砚台专题展,展出的97件(组)砚台珍藏跨越2000多年历史,为人们呈现砚史的发展脉络。

  砚亦称研,是研墨的工具。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用,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上博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华慈祥透露,砚的起源甚早,其前身为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具,而迄今所知最古的成型石砚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早期砚注重功能性,至唐宋时期,文人开始关注砚的造型与用材,端、歙名石为世所重。明清是砚史的高峰,不仅形制多样,选材也应有尽有。

  这之中,清代的著录砚堪称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所谓著录砚,是指在砚图类书籍中出现过的砚,其身世明晰、流传有序,又有名人的题铭,集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比如本次展出的“高凤翰铭田田端砚”,曾著录于“四大砚谱”之一的《砚史》中。高凤翰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以书画篆刻闻名,也爱好收藏,尤为喜爱砚台。他把自己收藏和制作的砚台,别出心裁地参照《史记》分门别类编了四大本《砚史》。据记载,《砚史》共收录了165方砚台,但现在留存下来的仅6方,“高凤翰铭田田端砚”便是其中之一。“田田”意指莲叶茂盛状,所谓“田田端砚”即莲叶形端砚。记者在展厅看到,该砚长13厘米、宽11厘米,高2厘米,砚身雕绿黄色莲叶三片,筋脉分明、翻卷自如。砚的一旁有高凤翰的题铭,说明了砚名的由来。该砚制成于雍正五年,为传世最早的高凤翰铭砚。

  在清代的文人雅士中,纪晓岚堪称“砚痴”。据记载,这位乾隆年间的大学士晚年集砚成癖,“每见罕奇,必欲刻意求之”。他编的《阅微草堂砚谱》与《西清砚谱》《沈氏砚林》《砚史》并称为“四大砚谱”。本次展出的螭纹端砚即著录于《阅微草堂砚谱》。该砚长15.4厘米、宽10.7厘米、高1.9厘米,椭圆形,色呈紫红,砚面开椭圆形墨池,围绕着墨池雕有双螭纹。砚背有纪晓岚的题铭:“和庵至广东巡抚还京,以此砚赠余曰:‘端溪旧石稀若晨星,新石之佳者则以此为上品矣。’竹虚亦言:‘歙石久尽,新砚公采于婺源,’然则端紫罗文同归于尽,又何必纷纷相轧乎!嘉庆甲子四月晓岚记,时年八十有一。”华慈祥告诉记者,螭纹端砚题铭于嘉庆九年,距离纪晓岚去世只有一年,它也是目前存世的5方《阅微草堂砚谱》著录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