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4.6件,一窥上海知识产权工作这一年

13.01.2017  21:04


  2016年底,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4.6件,距离上海“十三五”规划中的“2020年上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的目标更近了一步。2016年1至11月,上海专利申请量为104871件,同比增长22.6%。
  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一年来,“创新”成了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词”。
   如此高规格发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
  2015年底,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如此高规格发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 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秘书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说,正是由于加强了顶层设计,2016年的上海知识产权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今年3月,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将面向全球首招30名“知识产权法律硕士生”,这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首个高端人才培养项目。就在一个多月前,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在同济大学揭牌,学院将创新管理设立理事会,集聚上海高校资源和人才,由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担任理事。眼下,正面向全球招聘师资。
  未雨绸缪。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之前两个月,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就建立了“迪士尼”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打破了执法传统上地域管辖封闭、松散的格局,提升了上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上海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累计立案查处侵犯“迪士尼”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112件,有效遏制了借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的“搭便车”现象。
   浦东“试验田”,将上海推向创新最前沿
  云山路1080弄1号楼,这是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公共事务一站式办理窗口所在地。以前,企业要办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投诉侵权等,至少也要跑两三个地方。虽然名称没有任何改动,新设立的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对涉及知识产权各环节的全部要素进行了重新架构,成为我国首个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兼行政管理与综合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局。这一“试验田”,将上海推向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虽有知识产权但无固定资产的企业,以往很难获得银行较高额度授信。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知识产权金融卡,从酝酿到实现,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通过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版权及相关无形资产组合打包,实现了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即能获得较高额度授信,突破了知识产权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的难题。截至2016年9月,已有285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该项目直接获得银行融资累计超过11.6亿元。在此基础上,2016年3月,金融卡“2.0版本”——知识产权增信增贷计划又在浦东新区启动。这套新开发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正在探索中,评分结果会自动匹配融资额度,将有效缩短知识产权融资周期。
  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研发出一款即时检测新产品,但总经理李福刚一直担心产品一旦上市就可能会被仿冒,万一打起官司,企业将面临高昂的律师诉讼费和漫长的时间成本。就在这时,传来浦东知识产权局正在开发知识产权保险项目的消息。这让他喜出望外:“所有产品打包参保,保额100万美元,解了我的后顾之忧!”浦东新区推出的知识产权保险项目不仅涵盖专利、商标、版权等复合险种,而且保单全球有效。
   知识产权是一块“敲门砖
  知识产权的维护,最终是为了助推产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经常面临融资难问题,怎么解决?政府手里虽有资源,但不懂市场。于是,上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创业投资中心和上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去年应运而生。上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创业投资中心由上海科创集团会同两家民营创投公司组建,旨在通过整合国有创投公司的政府资源和民营创投公司的灵活市场机制,帮助创新主体创造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促进本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国外,专利运营基金已形成相对完善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在国内,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尚属新事物。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与一般的创投基金不同,它的每一项投资都是围绕知识产权进行。眼下,他们正探索运营模式,努力寻找合适的项目。
  3D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则是一块“敲门砖”,如果别人已经做过,要想申请专利就很难。要想从中寻找到突破点,就要多了解市场上已经有了什么专利产品。为此,市经信委推动成立了国内首家3D行业知识产权联盟。
  新的一年,新的征途。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介绍,2017年,上海知识产权工作将以建设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为契机,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结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经验,推进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知识产权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作者:黄海华)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