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承担千余科研项目服务"三农"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承担千余科研项目服务“三农”
科技帮扶为农民种下“摇钱树”
丰收时节,广东省佛冈县门楼富村果农黄共和却欲哭无泪,他种的十几亩砂糖桔因染上黄龙病,产量从几万斤跌至1000多斤。黄龙病目前无药可治,已让佛冈县的17万亩砂糖桔六成绝收。广东500多万亩柑桔中,今年已有超过百万亩被感染。
“要赶快降低黄龙病危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教授林进添带领课题组又受命于危难之际。2002年,桔小实蝇在广东大面积暴发,以林进添为主要骨干力量的课题组经过艰难攻关,研发成果有效控制了桔小实蝇的危害。林进添因此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品种选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为广东加快农民发家致富、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了高水平科技与智力支撑。
为农民培育抗病高产的“金种子”
花生锈病曾在我国大面积蔓延,当时推广应用的品种对锈病抗性低,部分花生品种几乎颗粒无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教授郑奕雄团队攻关培育出抗锈、高产的花生品种“汕油523”,在广东等南方省份大面积推广,为此获得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
郑奕雄还培育出花生新品种“仲恺花1号”,该品种高产稳产、高油耐贮,且对多种病害有高抗性,先后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国家花生品种鉴定。目前这一品种年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成为我国南方花生产区的主要品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骆少明说,学校培育出和平1号猕猴桃、“仲糯玉米”系列品种、“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草坪草、白玉麝香百合等15个经过审定的新品种,都被广泛应用推广。甜糯玉米新品种仲糯1号是广东农业推广主导品种,截至2011年底,已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64.7万亩,社会经济效益达到7.76亿元。
“以前浇十多个水还有很多‘水葡萄’的漏沙地葡萄,如今少浇三四个水,仍然果粒饱满,增产很多。”新疆哈密地区农技员克然木·玉素甫对新型多功能植物保水剂赞不绝口。
这种由虾壳、羽毛、棉籽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制作的保水剂,不仅兼备农作物节水提高30%至50%、价格低廉、耐老化、可完全降解等优点,还具有增产、提高成活率等功能。把“垃圾”变为“宝贝”的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崔英德团队的10多位博士生,他们长驻新疆,把实验室建在荒漠戈壁里,十年磨一剑。
保水剂先后在新疆哈密、广东等地应用推广,2004年至2009年,新增产值7.39亿元。该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
除保水保肥技术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还在病虫害防治、岭南农产品加工、行业与地方标准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骆少明说,学校1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成员等广大教师,利用18个省级科研平台,投入科教兴农主战场。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92项,其中80%以上是服务“三农”的研究课题;承担7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45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科技帮扶带动农民致富
“近3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发的猕猴桃新品种和新技术帮我赚了80多万元。”广东和平县青州镇农户赖炳泉感激地说,之前由于缺技术,种的猕猴桃品种较差,他家里的全部积蓄和10多万元借款都亏了。
自1986年被广东省定为“省级贫困县”,和平县就一直戴着“贫困帽”。为帮和平县早日“脱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猕猴桃团队用其研发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扶贫,目前已带动该县3000多户农户种植猕猴桃,每户每年平均猕猴桃种植收入7万多元。此外,广东龙川县等贫困地区新种植猕猴桃近3000亩。
猕猴桃团队仅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通过成果转化、科技帮扶,带动广东贫困地区农民致富的缩影。目前该校有农村科技特派员77人,因工作突出,近年来获得12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骆少明说,学校还将学校研发的银杏保鲜加工、禽肉综合深加工、果酒酿造等技术成果,通过广州普邦集团、广州皇上皇集团等广东省企业转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此外,学校还通过向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目前共有39名企业科技特派员。
此外,学校还与广东河源、中山、惠州等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校地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助推现代农业发展。(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唐明勇)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