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1949年签发的“一号令”,背后是一段陈毅、粟裕与交通大学的往事

04.07.2021  07:01
2021 07/04 05:00 分享 返回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7月3日报道:交通大学是五四运动之后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一批高校之一,有“民主堡垒”的美誉。近日,一批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史文献实物在闵行校区文博楼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28日。

  此次“与党同心与国同频”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文献实物展共分“民主堡垒”“与新中国同行”“敢为天下先”“新时代腾飞”四个部分,有多件极具历史意义的珍贵革命藏品展出,包括1949年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签发的接管交大的两个“一号令”;1926年8月,中共早期革命家、校友侯绍裘致柳亚子手札等。

  两个“一号令

  解放后,交通大学迎来的头等大事就是军事接管。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成为上海军管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陈毅任主任,粟裕任副主任,主要活动是对国民党上海旧政权各机关进行接收, 迅速稳定局势,实现平稳过渡。

  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国立大学,在上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又具有悠久而光荣的革命传统,素有“民主堡垒”之誉。因此,上海市军管会决定首先选择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交通大学作为首个试点接管高校,先后向交大发布两个“第一号令”,以此来稳定上海教育界的局势。

  1949年6月15日,军管会主任陈毅和副主任粟裕共同签发了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文字第一号:“令国立交通大学:兹任命唐守愚同志为本会代表,负责接管该校,仰即知照。此令。

  同一日上午,接管仪式在交大新文治堂隆重举行。军代表唐守愚向全体师生宣读了“第一号令”,阐明接管方针是“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宣布“取消党义、公民等反动的政治课,取缔国民党的训导制度,解散校内一切反动团体”,殷切希望交大能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新交大,成为人民自己的交大。从此,这所在风雨如磐中历经沧桑变迁的高等学府,跨入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道,走上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历程。

  在完成了“”的工作以后,开始了更为艰巨和复杂的“”的工作,首先是组建好新的领导机构。军管会依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并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建立交大校务委员会。7月29日,军管会又向交大发布由军管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签署的第二个“第一号令”,即文高教字第一号令。

  军管会任命的校务委员会由校负责人和教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教授代表占大多数。他们都是在学界具有很高声望、深受广大师生敬仰的专家学者,其中有长期执掌教鞭、熟悉学校事务的“老交大”,有追求光明、向往和平、心系祖国和人民的爱国知识分子。

  1949年8月2日,校内就贴出由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有训、副主任委员陈石英签署的布告,宣布全体校务委员到职视事,并举行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对旧教育制度进行改造,先后制订出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在“新旧过渡时期”行政机构的有效治理与运行。这为1952年2月中共交通大学委员会正式成立,确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傅文婧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