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代驾司机:"喜欢做代驾 期待更规范"

21.03.2015  07:39

  

  小王从重庆来上海已有两年多。每当夜幕降临时,他便推着电动滑板车,手中握着手机,穿梭于大街小巷,等候生意。

  入夜后的上海,一些饭店、娱乐场所门口,不少骑着电动滑板车的代驾司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等待客户。而一些喝酒喝得很尽兴的人,从饭店里出来,不慌不忙把车钥匙递给代驾司机,双方瞬间达成信任和默契。

  代驾是个怎样的行当?又有着怎样的需求?国家统计局归纳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没有“代驾服务”这一行业,《中国职业分类大典》里,亦没有。然而各种代驾公司和手机代驾APP软件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登记注册的代驾公司就有数百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这个新行业的从业者,生存状况如何?最近,记者深夜体验代驾服务并对话三名代驾司机。

  “爱驾驶,远远超过赚钱

  人物:阿方

  年龄:32岁

  接单次数:500单左右

  阿方坐上驾驶座,对记者的车毫无陌生感。他娴熟地调整座椅、打开天窗、启动车载导航,尽量让自己和副驾驶座上的我,都处于一个最舒适的状态。他对车的操控力,比作为车主的我要好很多。

  一路上,阿方很愿意聊天,内容围绕着车——这款车为什么定这个价、自动车门的优缺点、若今后转手怎样才能卖到最高价等等,说法比汽车销售员还专业。

  “做这行多久了?”阿方纠正记者说:“做了将近一年,但更专业的问法,应该是‘接了多少单’。”他自称“不是很拼的司机”,一般每天最多接2-3单。他还说,同行中其实很多人并不缺钱,有企业高管、有玩过赛车的、也有汽车发烧友。能开遍市面上所有的车、能体验各种车辆的性能,阿方说,这个行业的魅力,非爱车族是体会不到的。

  每天接单最大的运气,不是拿到从市中心到苏浙地区的长途单子,或是拿到几百元小费,而是遇上好车。接近千万元的“宾利”、“玛莎拉蒂”、“保时捷”,改装得超炫酷的全进口跑车,他都“试玩”过,还写过驾驶日记。

  “开到好车,我的心情就像中了彩票。”有一天晚上,阿方为一个年轻女士代驾,对方开的竟然是收藏版阿斯顿马丁敞篷跑车。女车主带着3个朋友从酒吧出来,要求他到市郊人少的高速公路开一圈,再开回市区送她们回家。喝过酒的女士打开车顶篷,把音响开到最高音量,把头探出车外唱歌,还不断要求他开快点、开快点。那一次,阿方在确保没有违法驾驶的情况下,过足了一把车瘾。

  然而,代驾司机不管多么爱车,心里都会有一根“安全弦”。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代驾公司,对司机的要求是实际驾龄超过3年、驾驶期间没有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而每天开不同车型、不同车况的车,的确增加了事故风险。对阿方他们这些老司机来说,开车时间越长,越会小心翼翼。

  近期让阿方他们感到定心的是,上海市道路运输行业协会驾驶服务专业委员会宣布,已与保险公司合作,出炉了上海首款“代驾综合保险方案”。这一全新的险种规定,代驾人员能获得一份综合意外保险,发生交通事故时超出客户私家车原有的保额部分和导致客户第二年保费增加的部分,均由保险公司统一赔付。

  此前,“代驾司机如何承担安全驾驶车辆的义务”这个话题曾经被广泛议论。多数代驾公司的通行做法是,向每一个司机收取几元钱一单的费用,用来作为公司内部的事故理赔基金。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以互助形式来分摊风险,但这份“互助基金”的金额不大,赔偿能力也不会很强。

  阿方告诉记者,上海首例代驾司机的赔偿官司,被告方是他的熟人老赵,代驾时撞倒一位60多岁的骑电瓶车老伯,把对方撞成了十级伤残,经交警认定小轿车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后,因为索赔问题,老人把老赵、车主、平安财险公司一起告上了法院,请求判令赔偿医药费等近12万元。法院认为,老赵事发时是在执行职务行为,因此老人超出保险理赔范围的损失部分应当由代驾公司承担。

  其实,代驾司机们都算得出来这笔账——没有专业险种的风险很大。万一代驾发生交通事故撞死了人,赔偿额很可能达到100万元甚至更多。即便用上车辆本身已购买的交强险和有限额的第三者责任险,总共赔偿也就在30—50万元左右,余下的那部分就要由代驾公司和代驾司机筹款赔偿。

  对阿方来说,保险机制的完善,为这份他钟爱的职业增加了保障。“手机互联网技术催生的这个新行当,给了行车供需双方更加灵活的选择,我期待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

  我期待这个行业越来越完善。”

  “想开家自己的代驾公司

   人物:小丁

  年龄:28岁

  接单次数:2500单左右

  “IT男”小丁,言谈中他更在意的是收入。

  深夜,记者通过网络代驾公司找到小丁。从普陀区大渡河路、云岭东路到徐汇区龙吴路、喜泰路,近20公里路,代驾价格是80元左右。记者付款100元,多余的20元作为小费。小丁推辞几次后还是收下,显得特别高兴。他告诉记者,每一单生意,公司和他三七开分账,他占70%公司占30%。而且,他自己开电动滑板车来回,省下交通费,每一单都是净赚。

  小丁是安徽人,大学毕业后和妻子一起到上海打拼,两人都在一家IT公司上班。目前,小夫妻俩还没拿到上海户口,正打算赚钱买房。他几乎每天业余时间都满勤接单,月收入超过8000元,而以他2500多次的接单数,已够得上行业内的老资格。

  小丁对代驾行业做过一些研究。他说,以前,每家代驾公司开给客户的价格、与司机分成的方式各不相同,渐渐的,行规确立下来,定价也趋于稳定。目前22时前的起步费一般是35元/8公里,超过8公里另加钱,每公里2.8元。而22时以后,每小时起步费递增一次,为55元、75元、95元。上海代驾企业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若以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数百家代驾公司来统计,从业人员约为9000多名,加上非正规从业的代驾司机,人数差不多达到6万名。

  代驾行业不“”人,大多与司机属于劳务合作关系。小丁为了增加业务量,同时与2家在工商注册登记的正规代驾企业合作。

  “我想开一家自己的代驾公司。”这个年轻人直言不讳。他说,公司里好几个年轻人都在他的带动下成了代驾司机。他觉得,开一家代驾小公司并不难,公司成本主要是注册成本、人员开支、呼叫平台的维护费用、办公地点租赁费用等等。一个拥有50名兼职司机规模的公司,二三十万就能运作起来——按照平均每个司机每晚跑2单、每单100元来算,与公司分成后,一个月公司便能收回10万元以上。

  小丁还有更加明确的设想,今后有了自己的公司,还要加强对司机的职业培训,把客户体验优化到极致。他还要用自己的IT特长改进网络平台招代驾的效率,做到随叫随到、网络签署服务协议,等等。

  尽管小丁目前这些都还没有实现,白天还上着班、晚上做着兼职,但小丁告诉记者,5年内,他就要实现自己的计划。

  “监管规范了,会考虑回归

  人物:丽姐

  年龄:34岁

  接单次数:300单

  第一次在这个行业里遇到女司机。丽姐和她的丈夫都是代驾司机。他俩是上海本地人,一开始是丈夫做,收入不错,她有时帮着接单,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代驾司机。

  “女人做这个行业,有优势也有麻烦。”丽姐说,优势是女代驾容易得到信任,深夜坐在代驾女司机的车上有安全感,不少车主尤其是女车主都会记下她的电话。麻烦在于,有的车主喝醉酒,会挨着她呕吐、与她拉拉扯扯。

  做了1年就离开这个行当的她,除了要照顾孩子、希望晚上多留在家里之外,也和几次不愉快的经验有关。有一次,她把一名车主送到地下车库,第二天车主打电话到公司投诉,说车里少了钱包和电子产品,一口咬定是她拿的。她有口难辩,最后调取了小区地下车库的摄像头,画面中清晰地拍出她夹着滑板车、空着手离开小区,身上的小包根本放不下车主的失物。还有一次,她半夜把客人送到青浦区朱家角一带,一路上在没人的路上开车,后来遭到抢劫,一晚上的盈利打了水漂。

  这两件事,让丽姐意识到,代驾行业还游走于“模糊地带”。尤其是这一两年来手机代驾的红火,让她真真切切感到隐患的存在。尽管离开了这个行当,但她依然会下载一些手机代驾APP应用软件,继续关注这个行业。她发现,大多数手机代驾软件公司与司机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对代驾司机的选择基本是“零门槛”,只要有驾照、有空余时间,谁都可以做兼职,什么时候上线服务,也全凭兴趣。而且手机代驾司机没有底薪,全靠自己多劳多得。

  “监管”,是这个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丽姐觉得,目前运管、交警和物价以及劳动部门因为法律法规中对各自监管职责划分不明确,都没有纳入到管辖的范围。由于代驾车辆不属于运营车辆,客运部门无法监管。交通管理部门对其管理仅限于要求代驾司机具备驾驶资格。目前这个行业的规则多属于约定俗成,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如果今后监管规范了,我会考虑再次回到这个行业。

   律师声音

  应规范公司与司机合作协议

  面对线上线下参差不齐的代驾公司和代驾软件,到底该怎样规范?记者还采访了一些律师。

  律师表示,首先应当规范代驾软件公司与代驾司机之间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应清晰记载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免发生纠纷时因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导致不必要的纠纷;有关部门要对代驾司机进行上岗前培训,经过统一考试获得相应的资格后方可上岗,还要备案登记,建立诚信档案;具备资格的代驾司机应向代驾软件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另外,在发生代驾司机侵害车主合法权益的时候,企业有权扣留保证金并对受害车主进行先行赔偿。而物价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政策规范代驾软件市场,保证收费合理合法,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