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青蒿产品在沪培育成功 后年可以规模化种植

28.10.2015  09:35

  据《劳动报》报道,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值得关注的是,因受国际新型合成技术冲击及原料品种和种植规模制约,青蒿素类药物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困境。记者昨天获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采用代谢工程策略培育高含量青蒿素青蒿及产业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的第三代青蒿产品具有青蒿素含量高和抗除草剂的双重优势,生产成本仅为目前国外药企成本的一半。据研究团队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克轩博士介绍,目前工业提取所用的大宗青蒿原料中青蒿素含量低,只有0.8%左右。此外,青蒿的种植现状是以农民的自发种植为主,价格高时互相抬价哄抢,价格低时无人问津,不利于建立稳定、高产的原料基地。

  通过10年多的研究,交大研究团队先后获得了含量达1—1.5%的杂交种(第1代青蒿产品)和含量达1.5—2%的代谢工程青蒿(第2代青蒿产品)。日前,该研究团队又推出了第3代青蒿产品,其不仅含量高还能抗除草剂,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种植中除草的问题。

  第3代新品种的研发为青蒿基地化种植铺平了道路。唐克轩教授团队先后在上海崇明岛和山东东营的滨海盐碱地试种其开发的第1代青蒿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3代抗除草剂青蒿产品的推出,使得青蒿素生产成本可降低到1000元/公斤,从根本上解决原料供应的问题。而目前国外药企利用酵母生产青蒿素的生产成本在2000元以上,且年供应量预计在50-60吨,远未达到每年约200吨的全球需求量。

  唐克轩表示,目前第3代青蒿产品将进入育种阶段,预计后年可以开展规模化种植,年供应量达100—150吨,而且可以在盐碱地等任何地方扎根,今后可提供全球需求量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