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茉莉花”到“欢乐颂”

05.09.2016  18:1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日夜,雨后西湖,水光潋滟,风荷正举,中国的艺术家们为参加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中外嘉宾,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到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再到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着一轮轮的跨文化对话,从而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

  当前,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国际社会对二十国集团充满期待,对本届峰会寄予厚望,这就需要各国之间增进理解交流,加强沟通合作,“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而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无论是色彩、音符,还是线条、舞步,都能跨越时空的障碍,消除语言的藩篱,直指人心,互通情意,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因此,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可谓匠心独运。

  唯有文化,最能致远。《茉莉花》在200多年前,就传播到西方,以婉约柔美的气质,在西方听众的心目中,成为中国民歌的杰出代表,最终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谱入歌剧《图兰朵》,进入西方艺术的殿堂。而由德国诗人席勒作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的《欢乐颂》,首演也已近200年,但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歌声经久不衰,同样受到中国听众的欢迎。特别是在当前,各国正需要同舟共济之时,《欢乐颂》更凸显出其深远意味。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既能奏响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能演绎其他民族的传世之作,这种既向先人学习,又向外人学习,既强调本国传统,又学习他国所长的心态,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有这样的一种文化自信,我们不但能成为世界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而且更应成为全球文明大潮中的弄潮儿。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