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菜姑娘”到党建带头人

22.05.2018  14:42

  赵宪珍,嘉定区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创业者。先后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嘉定区优秀共产党员、嘉定区十佳乡贤、“育林工程”首批导师等荣誉。

  从一个平平凡凡的农村卖菜姑娘,到成功的个体工商户,再到“两新”组织党建带头人,赵宪珍实践着她的“追梦”人生。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说起来,赵宪珍也算出身干部家庭,但因家庭比较困难,家住江桥的她中学时就开始帮母亲卖菜。

  上世纪90年代初,赵宪珍进了当地的服装厂做工人。望着窗外江桥镇越来越繁荣的景象,她暗忖:“我不能一直在这里做衣服,也要创业。”1994年,她到南翔镇上开了家熟食店,开始了自己“个体户”的生涯。

  1996年底,就在熟食店生意慢慢兴隆起来时,遇上了集市拆迁,几年辛苦积累的钱只够她在镇上一条比较偏僻的小路上开一家小饭店。她又拿出了当年卖菜时的认真劲:“就不信好好做会没有回头客。”很快小店就做出了名气。2004年,全国选送优秀个体劳动者到中央党校培训,区工商局推选赵宪珍去北京,在所有96个学员中,她是学历最低、生意最小的一名“个体户”。

  1998年12月底,南翔镇党委成立了镇“流动党员学堂”,为区域内的流动党员建立了组织意义上的“新家”,开启了沪上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的新模式。

  很巧,“流动党员学堂”最初就设在离赵宪珍饭店不远的一家成人学校里。她本想去“看个热闹”,见党员们在上课,就问“我能不能也来听听”,人家告诉她“那你得先入党”。于是,她回去就写了入党申请书,2001年入党,成了“流动党员学堂”的骨干积极分子。2009年4月,赵宪珍被推选为南翔镇个体协会党支部书记,开始与个体户连接心灵,抓党建工作。

  当年申请入党时,赵宪珍就思忖着要“干点好事”,每逢端午节和重阳节,她专程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送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和重阳糕;每到春节,还把老人们接到自己的饭店吃年夜饭。这个“善缘”一结就是19年。“流动党员学堂”党员们自发与47名贫困学子结对,还帮助了26户特困家庭。党总支还充分挖掘党员中的各类能工巧匠,成立了党员便民利民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服务社区和群众。

  2015年,镇党委决定将“流动党员学堂”党总支书记的“接力棒”交到赵宪珍手上。

  成立已20年的“流动党员学堂”党总支共有九个党支部,覆盖了经济城、工业园区、个体协会、民工子弟学校等非公党组织领域。260名支部成员中,既有菜场小贩,又有家庭主妇,还有博士研究生。

  看似没有交集的一群人犹如260只“风筝”,散布在不同角落。为了牵住“风筝”线,赵宪珍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工作思路,首先从骨干抓起,聚集了一批有威信、有能力的老党员,再去吸纳一批有朝气、有责任心的年轻党员,不断把流动党员找回来、聚起来。

  流动党员占用工作时间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不容易,她就一次次走访企业,争取企业主的理解支持,为党员参加活动开“绿灯”;流动党员聚在一起搞活动不方便,她就分类别、分阶段,开展趣味运动会、戏曲沙龙、创业交流分享会等活动,搭建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

  赵宪珍全身心扑在学堂里,每周一至五,工作时间坐镇学堂,下班后才匆匆赶回饭店当她的经理。党务工作这个“副业”成了“主业”,而经营饭店这个原本的“主业”,则退居为了“副业”。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