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首外交看周边外交大转型
■在周边外交全局的“穴位”上着力
■需应对陆海两大战略方向新威胁
近期,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国最高领导人面向周边的又一重大外交行动。
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着力探索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不断强调和强化周边在中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中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周边次区域战略板块,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地区合作构想,以元首外交大力带动中国周边外交的深刻转型。
在周边外交的“穴位”上着力
元首外交是国家间外交的重要型态之一,它往往以权威性、引领性、战略性等特征成为塑造一国对外政策行为和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路径。元首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据极为突出的地位。
2013年以来中国外交在诸多层面都逐步体现出朝向大国外交的转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重塑阶段。在这一背景下, 元首外交成为观察中国外交新变化的最重要窗口之一。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新时期,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任务。
与中国领土领海直接相邻的有20个国家,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其中朝鲜、越南既是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延伸和海外利益的拓展,中国外交中“周边”概念的内涵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一些虽然与中国并不直接相邻但对我国长远发展利益具有战略影响的国家也越来越受到格外重视。
周边是大国立足之地、成长之基,而中国或许是面临的周边形势最为复杂的世界大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能不能维护好、经营好周边地区,既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中国实现长治久安的突出挑战。
正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投入了巨大精力,从战略、谋略和策略等各层面指导和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的重塑。
2013年10月,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未来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提出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习主席在此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 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习主席还着重指出,要想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须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
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做好新时期的周边外交工作要突出“亲、诚、惠、容”理念, 这四字箴言既是对过去几十年我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的总结,也体现出中国外交独特的思想底色和文化底蕴。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地缘、人缘和文缘方面有亲近之感,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需要坚持真诚守信、恳切重诺,在正确义利观的基础上推进互惠互利的务实合作是维护好周边关系的重要保障,而一个“容”字则体现出中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差异性、多元性的尊重和适应,强调要在多元中求和谐、交往中促融通。
大格局细落子,习主席以推陈出新、不拘一格的“元首外交”践行着上述重要外交理念,以亲身努力、战略智慧和领导力,不断推动中国周边外交的转型升级。
去年3月,他将俄罗斯作为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9月,出访中亚四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10月,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尼,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今年2月,习主席专程出席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冬奥会,为邻国的“喜事”捧场;5月,十余个周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参加亚信峰会,习主席与他们进行深度沟通;6月和8月,分别对韩国和蒙古进行“点对点访问”,在事关周边外交全局的“穴位”上着力。
习主席针对周边国家开展的密集外交活动显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 “走亲戚式”的外交 体现东方文明所凸显的亲近感和人情味,与邻国常来常往,以真情实感打动对象国。
二是访问 成果丰富 ,在推动务实合作中既注重紧密结合双方需求,又力求开掘新领域、打造新亮点。
三是使 双边、多边外交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将上合、亚信峰会等多边机制打造成更加有力的杠杆,充分展现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责任和自信。
四是突出官民并举、多管齐下,在各类丰富的外交活动中借助文化因素增进与邻国社会和民众的接触,施展 “立体化”外交 。
五是 以差序化方式处理与不同邻国关系 ,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绝不含糊,兼顾“维权意识”和“底线思维”。
六是力求实现我国外交全局中 “周边”和“外线”的动态结合 、相互策应,以更具全球和历史纵深的战略视野看待周边问题。
应对陆海两大战略方向的新型威胁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端,面向太平洋海域,具有陆海兼备的地缘特征。
从理论上而言,我国应成为陆海战略方向并进、陆海力量融合、陆海优势凸显的强国,并进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从现实环境看,无论是东南海疆,还是邻近我国西部的地区,都存在严峻的安全挑战。 中国要前出太平洋、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美国、日本等传统海上力量所构成的“反制性安全压力”。中国如要加大向西开放,则不得不承受与“脆弱国家”、宗教极端势力等因素相关的“诱发性安全风险”。
概言之,虽然我们已提出旨在推进全方位开放和经略周边的“一带一路”等政策构想,但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丝毫不容低估。无论是东部方向棘手的海上安全问题,还是西部方向以非传统安全、非国家行为体为特征的威胁,对于中国外交而言,很大程度上都是新难题、新挑战。
更重要的是,维护海上运输通道安全、防范“三股势力”输入性风险等都与确保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大局稳定息息相关,国家安全威胁的“内外联动”趋势愈加显著,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交政策和行动也显得尤为紧迫。
此次习主席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将推动这一由中国作为主要创始国的地区多边机制就深化安全和务实合作提出更多具体举措,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地区性共同挑战,回应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对该组织维护和平、共谋发展所寄予的更高期望。
被称作“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连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是中塔合作交流的天然纽带。作为友好邻邦,塔吉克斯坦是中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此访是在中塔关系进入全方位互利合作新时期的一次重要访问。
马尔代夫被誉为“印度洋上的花环之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习主席的访问是中马建交42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这个国家,对中马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
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就在斯里兰卡留下了足迹。如今,见证中斯友好交往的“郑和碑”静静地矗立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里。一年前,习主席和拉贾帕克萨总统在北京宣布,将中斯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习主席此访将共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计,推动中斯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合作空间十分巨大。访问期间,习主席将同印度领导人共同规划中印关系下一步发展,确定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向世界展示中印是好朋友、好伙伴。
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三国不仅是南亚国家,也是印度洋地区国家。近年,随着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赖度的增大,印度洋地区之于中国的战略重要性持续上升,我国大约75%的进口石油要通过印度洋航道运输至国内。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逐步实施,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国家足迹”料将继续扩展。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但毋庸讳言, 部分国家仍对中国推行这一计划的长期政策意图心存疑虑。
另一方面,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正在成为美国、日本等加大对华战略牵制的重要关注点和着力点。2012年美国新军事战略文件明确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正取代“太平洋-大西洋”成为美军规划战略布局和资源投入的新地区框架。
在上述背景下,习主席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意义重大,不仅将就中国对南亚政策进行战略宣示,还将借助“元首外交”实现与往访国最高层领导人的战略沟通,清晰阐述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所蕴含的共建、共享、共荣内涵,搭建中国同南亚未来合作的总体框架。
毫无疑问,“元首外交”正在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大转型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 它不仅体现出最高领导人在外交领域的所思所忧所谋,也彰显着中国努力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意志。
政府外交、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军事外交等能不能跟得上“元首外交”的步伐,能不能紧紧按照中央对周边外交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聚拢资源、协调发力,能不能尽快补足做好周边外交工作面临的知识短板、能力赤字、人才缺口,能不能真正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维和政策意识下好先手棋、用好新机遇,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瞭望》2014年第37期)
——————————————————
关注瞭望微信,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