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步之遥》中遥望北洋上海

21.07.2014  19:42

      在戛纳电影节,姜文透露他的《一步之遥》是“北洋三部曲”之一,改编自当年轰动上海的真实事件“阎瑞生案”。“阎瑞生案”是北洋时期轰动上海的一桩案件——当年舞女选美“花国大选”引发全城关注,“花国总理”得主王莲英却在次日被害,抛尸荒野,而死者生前同居的富家子弟阎瑞生被认定是杀人凶手,被缉拿归案公审后枪毙。《一步之遥》攫取“花国大选”和“总理遇害”两个核心元素,整个故事被重新演绎,变得更具悬疑和荒诞感。
  
   先有震旦、后有复旦
  
  1913年,阎瑞生进入了震旦学院。震旦学院的校规向来非常严格,但阎瑞生无视校规,我行我素,或买醉于酒楼,或寻芳于妓院;或在晚间休课时,与三五同学,掷骰以博胜负。他的骰子是用豆腐干做的,既无声息,“又无痕迹”,赌完还能“吞而食之”,因此被他视为“绝妙的赌具”。后来阎瑞生终因东窗事发而在毕业前夕被校方从这所学校里赶了出来。但他失学后凭借流利的外语进了洋行供职。
  
  震旦学院的创始人是马相伯。马相伯笃信天主教,1903年向天主教会租用徐家汇观象台的旧屋作为校舍,并聘请了几位法国籍神父任教。马相伯给学校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震旦学院。“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义。
  
  震旦学院成立后,马相伯任监院(即院长),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为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没过多久又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1905年,天主教会趁马相伯生病休养之机,派法国传教士南从周担任震旦学院的教务长,这位金发碧眼的法国传教士刚到震旦学院便改弦更张,强迫学生接受宗教课程,颂唱圣歌,早晚祷告、做礼拜,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不许阅读进步书刊等,引发了震旦学子们的公愤,大批学生相继退学,以示抗议。马相伯也毅然宣布脱离震旦学院。但马相伯认为,震旦学院的精神不能磨灭。为了同教会抗争到底,他决定再办一所新校,于右任取名“复旦”。复旦”“二字出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
  
  虽说受过教会的排挤,但马相伯仍对震旦学院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故1908年当震旦学院打算迁往别处另建校舍时,马相伯不计前嫌,捐款4万元,又把自己名下、地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八处地皮悉数捐出,募得10万多元,以购置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的土地103亩,并无偿提供震旦学院使用,1928年,震旦学院改称为震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