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汇“大团蜜露”比往年更惹眼
记者 陈宗健
本报讯 633.3克,如此沉甸甸的一只水蜜桃,看着让人心动,捧在手里更是让人爱不释手。经过“自然疏果”等自身能量积聚,今年“大团蜜露”又一次刷新了电子屏上的历史纪录,在晒个头的秀台上又一次扮演了一桃独大的巨无霸角色,尽显“桃王”风范。
受干旱天气影响,去年“南汇水蜜桃”个头普遍缩水,连大个头“大团蜜露”也体量普降。今年雨水充沛,加上有机肥施得足,“南汇水蜜桃”个头纷纷见长。其中,“大团蜜露桃”更是大秀“肌肉”,尽显风采,较往年更惹眼。吃起来一包水,汁水丰盈,香甜爽口;块头大卖相足,看起来只只弹眼落睛。这就是“大团蜜露桃”留给许多老上海人的一份舌尖及视觉上的难忘记忆。而这份记忆,逐渐被演绎成一种历久弥新的珍藏。即通过口口相传,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新老客户。在这份记忆里,也让人特别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南汇大团老桃人王凤娟。
王凤娟今年已67岁。因长期辛劳操持,当年风风火火的她如今已开始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但即便如此,一年一度的浦东农展会上,人们却依旧能见到她坚守摊位的身影。再过几天,老王又将带上她的大桃在展销会上与市民们邂逅了。老王与“大团蜜露”可谓有着不解之缘,为南汇桃业发展几乎耗尽毕生精力:从品牌打造,到种植技术改良;从大团蜜露桃的冠名,到产品被收录“沪郊百宝”;从历年优质桃评比的摘金夺银,到市级示范合作社及市级党建示范站的创建……这其中的每一个跨步,几乎都离不开老王的辛勤耕耘。这位上世纪80年代的村支书,在带动引领农民走种桃致富的路上走得尤为执著,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的大名,如今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晓,并赢得了人们对她的一致尊重。
认真做事,诚信做人,这已成了贴在王凤娟身上的一个从不掉落的标签。因而多年来,许多消费者对她也是爱慕三分,每每买桃都喜欢冲着她人去,似乎没她在,这桃便会逊色三分。同时,许多人都知道她曾当过市人大代表,于是乎对她更是信任有加,格外垂青。这也由此让老王更加不忍过早离开桃园,隐退家里当寓婆。因为,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客户还会年年等着吃她的大桃,一个已培育了多年的大市场还需要她的身影出现。而老王的心里,也一直是心心念念舍弃不下这多年来与客户间所碰擦出来的那番深情与默契。记者当年在农展会上曾亲眼目睹并记录下了那一幕火爆场面:摊位被挤爆,一阵又一阵“哄抢”使场面一度失控,守摊老王则声带嘶哑,累得发不出声,上柜的货就像发牌似的被一次次卖到脱销。当时,老王的大桃简直就像舞台巨星迷倒了沪上一大批粉丝。少则一箱两箱,多则八箱十箱,购买的又全都是散客市民,且人流几乎不间断,足见人气之旺盛。老王坦言,那明星般待遇的火爆场面让她此生难忘,并更加坚定了她着力打造品牌的信念。
老王说,在她的种植园里,每棵桃树每年约能自然结出300只桃子。但为了“优生优育”,多年来,她始终坚持采用人工疏果的方法,把小的、差的桃子摘掉,将桃子总量控制在180-200只。所以,每年种出来的大桃除气候因素外,基本都能保持上佳品质。像今年气候先雨后晴,桃子糖度普遍可达12-13.5度,尽可让市民尝到既大又甜的桃子。据悉,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南汇优质水蜜桃的集中上市期。但今年由于提早上市和产量减少,到后期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市民品桃还需趁早,尤其是喜欢吃大桃的人。因为,今年的“大团蜜露”个头不一般,且甜,能让你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