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将出现"五大拥堵片区" 外牌车比例逐年上升

20.01.2015  04:02

  

  图片说明:今年起,上海将每季度发布中心城区道路拥堵指数。/晨报记者肖允

   [今年五大拥堵片区]

  中心区越江(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由延安东路隧道大修引发

  北部越江片区(翔殷路隧道-外环隧道)——由外环隧道大修引发

  长宁北翟路——由北横通道西段、北翟路快速路施工引发

  闵行徐汇虹梅路——由虹梅南路高架施工引发

  嘉定西北部——由嘉闵高架北段施工引发

  东方网1月20日消息:昨天,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研究院首次发布道路拥堵指数,对上海交通现状全面“交底”:上海道路拥堵范围在进一步扩大,去年的高架道路已经出现了8个常发性拥堵区域,地面有15个常发性严重拥堵区域。

  今年的上海,预计将会形成“五大拥堵片区”。从今年起,上海每季度向公众发布实时交通运行状况分级和拥堵指数,其中包括“拥堵报警”信息。而对于外牌车辆的限行时间和范围也在进行新的研究,未来有可能扩大限制时间和范围。上海是不是会像国外那样收取交通拥堵费?对此,相关部门昨天表示,已经有储备方案,但目前还未到推出时机。

  高架严重拥堵区域有8个

  根据监测,上海道路拥堵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拥堵频率在增加,拥堵呈常态化。

  上海高架的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大于50、累计拥堵时间大于1小时、超过100个工作日拥堵的达8个区域:包括延安高架路双向(外环线至延东隧道)、沪闵高架西向东方向、内环高架西南段双向、南北高架双向(共和新路到鲁班路立交)以及济阳路南向北(外环至内环鲁班路立交),主要集中在浦西西部及西南面的8个常发性严重拥堵区域。其中,南北高架等个别区域的严重拥堵已经超过240个工作日:南北高架东侧(鲁班路立交-共和新路)全年拥堵247个工作日,瑞金医院区域243个工作日、内环外侧(延西-鲁班)240个工作日。

  地面道路有15个拥堵区域

  在地面道路上,去年在内环内以商圈及医院为中心地带出现15个常发性严重拥堵区域,其中,有三个严重拥堵区域出现在医院周边,包括新华医院周边、瑞金医院周边、五官科医院周边;部分严重拥堵区域出现在商业圈,包括四川路商圈周边、人民广场周边、新天地周边、南京西路商圈周边、静安寺周边、中山公园周边、徐家汇周边。除此以外,龙柏周边、延安路江苏路周边、闸北公园周边、瑞虹新城周边、上海影城周边,也都成为常发性严重拥堵区域。

  去年,沪上交通高峰时段进一步向午后和早晨延长,形成了早、午后、晚高峰的三个拥堵高峰,并逐步呈现午后高峰向晚高峰延展,与晚高峰时段逐渐连成片以及早高峰提前的趋势。早高峰入城方向拥堵较严重,快速路拥堵里程比例达9-10%,车速为低于40公里/小时,拥堵时间提前至7点左右,部分路段行驶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拥堵进一步恶化;午后高峰道路拥堵程度也有所加剧,平均行程车速同比下降4%左右,拥堵里程比重达9%左右。

   外牌车比例逐年上升

  “自2010年世博以来,中心城城市道路里程约4865公里,增长3%。”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研究院副院长薛美根透露,截至2014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04万辆左右(不含外省市号牌车辆),较去年底增加20.5万辆,增幅为7.2%。全市小客车219万,较去年底增加19.4万,增幅为9.7%,其中沪C牌照的郊区小客车总量已达67万辆,比去年底增加了9万辆,增幅达16%。私人小客车注册量已达181万辆,较2013年底新增19.2万辆,增幅为12%。

  “由于机动车出行量持续增长,上海道路交通拥堵呈较快上升趋势。”薛美根说,随着快速路全网驶入车流规模不断增长,外牌车辆规模也逐年增长,全日驶入高架的外牌车辆同比增长4%,快速路早晚高峰沪牌与外牌车流量比为9:1,平峰为2:1,外牌车辆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出租车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客运量65.85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1804万乘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6%。客运结构继续保持良性变化趋势,轨道交通占比重由2013年的39%增长至43%,超过地面公交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沪上出租车客运量呈下降趋势。出租车保持适度规模,营运车辆5万辆左右,出租车客运呈现下降趋势,日均客运量283万乘次,同比下降3.9%。

  可喜的是,部分市民错峰出行,交通出行更趋理性,表现在节前一天路网流量大幅上升,部分出行者为避开免费首日交通拥堵,选择了提前出行;同时,返程客流较为均衡,没有出现2013年假期最后一天集中返沪的情况。由于路网分布不均,射线高速公路如G2京沪高速、G15沈海高速(江苏方向)、G40沪陕高速、G50沪渝高速和G60沪昆高速等交通量仍较集中,因此射线高速公路和与之衔接的快速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受此影响,常规拥堵区域交通运行状况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