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成功救治一例血栓导致偏瘫患者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成功抢救一例脑血管栓塞导致偏瘫的急危重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整个手术从穿刺到血流复流用时40分钟,达到世界先进脑血管中心的水平。
患者32岁,女性,在心脏换瓣术后4天突发左侧肢体瘫痪,被送到仁济医院东院救治。神经外科丁圣豪医生与神内科值班医生、心血管外科共同急会诊后,判断该患者是由于心源性栓子顺血流进入大脑,并造成大血管的栓塞,压迫到局部神经后导致偏瘫。根据脑卒中MDT处理流程,考虑由神经外科进行动脉取栓或动脉溶栓。从患者发病,通知各科医生,到完成检查评估,确认治疗方案,仅用了1个小时。
在与家属沟通后,动脉取栓应急流程迅速启动:放射科、麻醉科等人员各就各位。但就在此时,患者开始出现意识下降,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家人如何呼唤都紧闭着双眼。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就如同交通堵塞,起初可能只是一小段发生拥堵,此时疏通简单有效,但错过最佳时机,越来越大的范围将发生连锁反应,到了那时即使华佗再世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求一个“快”字,以最快的速度排除堵塞,恢复正常血流!人员转运、多科室协调,手术熟练程度等等,每一个步骤的停滞都可能带来遗憾的结局。所幸医院各相关科室成员都训练有素,擅长面对突发事件。
术前准备迅速完成,神经外科脑血管专业组主任医师万杰清开始了这次艰难的取栓手术。先由股动脉穿刺,作脑血管造影。造影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整个右侧颈内动脉完全被血栓堵塞!这么大范围的病变还是首次遇到,能否顺利取出血栓?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
导丝一点点地潜入血栓堵塞部位,在指定位置打开支架,张开网捕捉这条游到禁区的“鱼”。一次,两次,三次,每次拉动支架时,血栓就像一条狡猾的鱼,似乎有所松动,结果却令人失望。取栓次数过多,可能导致脑血管壁受损,甚至破裂出血,一般认为5次取栓是血管能承受的极限。此刻,万杰清主任就像一个沉着的渔夫,再次撒出“网”,4分钟后,轻轻地拉动支架,这次支架终于拖起来感觉沉甸甸的,这条“鱼”终于入网。助手樊翊凌轻柔地拖动支架和导管,同时关闭冲洗导管的水流,生怕细小的压力变化惊动了“鱼儿”,待支架退入导管中,两人一前一后默契地将支架连同导管同时抽出。好大一条“鱼”!只见支架内长长的一条红色血栓,足足有3、4厘米,充满了整个支架。造影显示,整个右侧颈内动脉完全恢复正常血流,从穿刺到血流复流刚好40分钟,基本达到世界先进脑血管中心要求。
第二天,患者已经完全苏醒,原先瘫痪的肢体已活动自如。患者激动地告诉医生,她还依稀记得脑袋里仿佛突如其来的一记电击,左侧肢体就无法动弹了,看着医生们忙里忙外,心里怕得要死,可就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她唯一不知的是,“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她身上是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心外科医生,如果没有脑卒中MDT团队,等待她的或许是截然不同的预后。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1956年建科以来,经过半个世纪、几代神经外科人的不懈努力,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医院和交大医学院重点学科,并被列入“十一五”和211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获得卫生部重点专科。在脑血管疾病诊治方面,仁济医院历史悠久。21世纪初,年轻一代更是远赴欧美、韩日等介入发达国家钻研先进技术,并成为上海地区脑血管介入手术的佼佼者。1995年率先在上海开展微弹簧圈(MDS-N)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09年又在上海率先采用血管内支架“打隧道”方法开通闭塞的颈动脉血管等等。现在以万杰清教授领衔的脑血管病组秉承老一辈仁济神外人的光荣传统,继往开来,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为特色,开创了很多高难度介入治疗的先河,如: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开通重建技术,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开通,经肱动脉颅内支架植入等等。坚持病人利益优先,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介入手术并重的治疗原则,形成了具有仁济特色的脑血管病评估和治疗体系。2012年起定期举办“浦江脑血管病论坛”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每年参会代表超过300人,努力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脑血管病优质平台,带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脑血管病治疗水平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还着力围绕脑卒中的诊治开展MDT的治疗模式,并不断结合国内外诊疗指南,努力制定出符合仁济医院条件的治疗模式,在动脉取栓和溶栓治疗方面积累了经验。2015年末,仁济医院还正式成为MR CLEAN全球二期研究中国分中心,标志着该院的动脉取栓技术将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共同进步,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