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 投156亿用于卫生事业发展
上海网通讯员蒲欣4月20日报道: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5周年来,新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新区卫生始终围绕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投入156亿元用于卫生事业发展。有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准;关注百姓需求,努力提供更为公平、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前20年投入81多亿元的基础上,近年来,新区财政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2011-2014年分别为14.90亿元、18.42亿元、19.80亿元和2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6%、23.62%、7.49%和10.8%,为卫生事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浦东新区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浦东新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年)》,通过以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增加总量、优化结构,以及确保基本、兼顾多元为原则,使新区医疗机构设置能基本实现医疗资源的适度增加、合理布局、结构优化。
首先积极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落户浦东。近年来,新区全力配合推进长征医院迁建、一妇婴迁建、六院东院新建,以及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等项目建设。2012年10月,六院东院建成开业;2013年8月,一妇婴建成开业;2014年,配合国际医学中心、质子重离子医院试运行。
其次抓好区属医疗机构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近年来,新区人民医院、公利医院门急诊新大楼,以及江镇、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交付使用;东方医院南院2012年11月开业运行,周浦医院新院2013年12月建成开业。2014年,启动祝桥区域医疗中心、新场综合医疗卫生中心前期工作,推进东方医院改扩建、七院医技综合楼新建项目,建成浦南医院综合楼。推进芦潮港、高行、申港、泥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迁建,以及花木、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等项目。此外,积极配合龙华东院迁建、长征医院迁建相关工作。同时,正进一步研究新区公共卫生机构合理布局,仍要抓紧启动公利医院科教综合楼,浦东医院科教大楼新建,浦南医院(西院)改扩建等项目。
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力度
25年来,浦东新区认真贯彻国家、上海市医改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医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初步成效。做深做实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为全国示范中心、上海市示范中心以及新区标准中心,进行分层建设;根据签约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将服务分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就诊人群健康服务和联系人群健康关怀三大类推进。截止2014年12月,新区共组建全科服务团队306个,有1702名(助理)医生、711名护士参与。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共签约109.04万户,签约人数214.35万人,建立健康档案432.45万份,其中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215.86万份,预约门诊88.38万人次,上门服务87.84万次,健康咨询27.76万人次,健康筛查服务140.14万人次,健康评估基础上制定干预方案135.88万人次,双向转诊48.41万人次。
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不断深化川沙、外高桥、陆家嘴、世博、周康、惠南等九个联合体内部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工协作、居民签约服务、双向转诊等措施。通过前期调研,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影像科室人员、设备等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形成新区区域辅助诊疗中心方案,在潍坊、金杨以及老港、大团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对应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完成了潍坊、塘桥等12家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全科诊室的建设。
加大新农合保障力度并推进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2014年全区参合农民28.86万人,新农合筹资水平1500元/人,全年筹资总量约4.33亿元。门诊与住院基本补偿按规定执行,其中,通过年终二次补偿,确保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比例平均不低于75%,全年补偿最高20.5万(门诊与住院基本补偿最高10.5万元;大病减贫最高10万元)。取消门诊封顶线。
2012年8月1日起,为切实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新区启动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全面建立新农合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两年多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成果已初步显现,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节约费用、减少浪费意识逐步树立和提高,基金支出同比下降,农民就医费用节约,就医满意度有所上升。2013年、2014年,新农合基金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相关工作。2013年,根据《上海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制订《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2013-2015年)》,明确新区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的原则、方向以及节点目标。在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政府拨付机制、优化人事分配制度推进实施工资总额核定、推进完善药品供应采购机制,以及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积极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13、2014年的工作,顺利通过市公立医院改革考核组的现场考核,并受到肯定和好评。
加强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建设
通过创建等级综合性医院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努力使区属各级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以及医技水平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2011年,东方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公利医院及浦东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光明中医院、浦东新区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复评,浦南医院、周浦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此外,新区二级综合性医院通过创建大学附属医院来努力提升自身科教研水平。如浦东医院已创建为复旦大学附属(筹),目前,正为创建成为三级综合性医院及去“筹”作积极努力;近日,公利医院也已完成二军大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挂牌,等等。2011—2014年,潍坊、塘桥、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创建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林、康桥、大团、迎博、周家渡、洋泾、陆家嘴、金杨、惠南、北蔡等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推进人才队伍及学科建设
2007-2012年,新区围绕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并实施了两轮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努力,卫生系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浦东新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中有博士315名,硕士1363名,高级职称医技人员1523名。2014年,针对新区农村地区全科医师等卫生技术人员紧缺的现状,新区在深入调研后,推进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卫生八条”)。对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奖励,并从完善岗位聘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解放人才住房困难等方面予以倾斜和补贴。据初步统计,2014年新区农村地区共招录卫生技术人员167名,同比增长了33.6%;招录规培基地全科医师20名,其中纯农村地区招录数达到8名,与2013年相比,都是翻了两番多的快速增长。该项政策缓解农村地区卫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的效应已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