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10亿土地款投资7亿做北斗 青浦建起北斗产业创新基地
在距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不远处,有一座集聚北斗导航项目、企业和人才的园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自去年底运营以来,该基地的创新孵化区已引进3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北斗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在园区内可实现“强强联手”。
创新孵化区占地约57亩,周边是高级别墅区。青浦区政府如果将这块地用于建别墅,光土地出让就可收入10亿元左右。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投资近7亿元,将国内有潜力的卫星导航企业集聚于此,欲在北斗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
瞄准经济新增长点
据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明介绍,2012年初,青浦区领导得知总装备部与上海市政府建立部市会商机制,共同推动北斗导航产业的消息后,觉得这个产业前景广阔,要求直属于区政府的西虹桥商务开发公司跟踪这一项目。
2012年8月,青浦区拥有了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授牌的北斗产业园区。
根据规划,位于西虹桥商务区的基地将建成“一园三区”,分别是创新孵化区、总部研发与商贸区、配套生产加工区。目前,创新孵化区一期已完成改造工程,1.3万平米的办公楼有15家企业入驻。为了孵化更多企业,二期办公楼正在扩建。此外,青浦区政府在距创新孵化区5分钟车程的地方收购了一块土地和房产,作为补充园区,吸引企业落户。
舍弃造别墅,投入搞孵化区,“舍”与“得”孰大?园区管理公司——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坚认为,这笔投资是值得的。他向记者展示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的分析数据:预计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该产业的国内用户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
迎来爆发式增长
今年3月入驻园区的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企业中,产值排名第一。
“今年,我们的许多设备销量创下新高。”华测公司总经理朴东国说。以“精细农业农机自动导航系统”为例,这款产品由北斗定位接收机、液压系统、传感器、控制箱、平板电脑等部件组成,将它安装在拖拉机上后,能使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的环境下自动耕地、播种、收割和洒农药。依靠北斗卫星导航和公司研制的地基增强系统,拖拉机自动耕作的每垄误差仅为2.5厘米,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比人开拖拉机精准得多,也便捷得多。“坐在拖拉机上的人抽根烟、打个盹都没问题,偶尔在平板电脑上揿几下就好。”
今年春耕时节,该产品在新疆、黑龙江农场热销,给华测员工带来了“甜蜜的烦恼”。由于要安装这套系统的拖拉机太多,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4时,但还是来不及装,以致于一些农场工作人员不断打电话来催他们。为此,公司决定提高这套系统的出货量,同时增加人手,满足国内农场对自动化农机的需求。
“桥梁形变安全监测系统”也是华测的拳头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70%。东海大桥就安装了这种系统,它能对桥梁因车辆通过、台风来袭产生的形变进行实时监测,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掌握这些数据后,业主方能科学决策何时对大桥进行维护,确保安全。
据朴东国介绍,华测的核心技术是高精度北斗GNSS接收机技术和软硬件算法,将它们与北斗卫星系统结合,就能实现地理坐标的毫米级定位。为了开发核心技术,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华测从2003年至2008年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长达6年。在投入几千万元,并得到市科委的立项支持后,公司从2009年起开始盈利,今年产值预计达4亿元左右。
加快前沿技术转化
在北斗导航产业链上,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中游,生产天线和高精度板卡的海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芯片的伽利略导航有限公司位于上游,开发学生定位机、老人手机并提供服务的位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位于下游。他们都在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成长,彼此有业务合作关系,形成了集聚效应。
除了打造“全产业链”,基地还与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国防科大合作,在园区内建立了“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融合创新联合实验室”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前沿技术产品。
在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一套“室内外无缝定位信号系统”。该系统采用蓝牙有源标签定位技术,能对戴蓝牙手环等设备的室内人员进行厘米级定位。据研发人员介绍,无论是北斗还是GPS,只能对室外的人和物定位,室内则是“盲区”。然而在许多场合,室内定位也很有用,如对火车站、机场、厂区内工作人员和资产的定位,对在校学生、养老院老人的定位,以及对监狱内犯人的监控定位。以犯人监控为例,给他们戴上防拆卸的蓝牙手环后,监狱监控室的电脑屏幕会显示每个人的精确位置。一旦犯人进入禁止区域,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报警。据悉,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来自交大,产学研合作有望使其尽快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