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建设第一次研讨会召开
9月17日上午,本学期《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建设第一次研讨会在中山北路校区文科大楼401会议室召开。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玉光、教务处处长孟钟捷、相关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教务处工作人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
《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建设研讨会召开
孟钟捷首先介绍了《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的开设背景和建设计划。学校在“关于开展卓越育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围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着力打造《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通识课程,进而建立起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突出思维训练为特色的“金字塔”式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主要从历史维度向学生展示前辈学者在过往研究中如何将灵感变成理论及实践,或者如何从实践中提炼理论以至于推动一个学科向前发展,从而帮助学生从历史当中吸取思维转变。课程将以课程群方式开设,采用小班化教学,目前已邀请了强基班和拔尖班相关学科(中文、历史、哲学、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心理、化学)、我校特色优势学科(教育、政治、计算机)以及美育相关学科(音乐、美术、设计)等共计15个学科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计划明年春季学期在强基班和拔尖班先行开设,明年秋季学期起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程。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玉光分享对《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的整体构想
唐玉光分享了对《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的整体构想。他指出,课程设计需具备跨学科性、人文性、历史性、哲理性、操作性。在课程组织形式上,既可以按重大问题组织,即以学科史为背景,选取人类学科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问题、重大创造和发明,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内容体系,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深入讲述其中所蕴含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方法,也可以按学科类别组织,即结合特定学科领域,建设若干门体现学科特点和思维训练要求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是纳入《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中知识模块的再拓展,也可以是其他符合学科特色特点的内容。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实施以书面写作、口头演讲为主的过程性评价。
历史学系教师范丁梁分享《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历史学》课程的建设思路
历史学系教师范丁梁从历史思维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安排等方面分享了《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历史学》课程的建设思路。课程将以历史学发展史为线索,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理解历史思维的特点,重点培养感知、理解、说服、反思这四种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历史思维来定位、取向和反思。
聆听完几位老师的发言后,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课程定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进一步明晰了课程建设思路。随后,大家分别结合各自所在学科,交流了关于课程开设的初步设想,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研讨。
孟钟捷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以课程质量为先导,按照各时间节点落实好建设任务,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参、读本等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将为课程开发和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接下来还将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推进。
图文、来源| 教务处 编辑| 梁儒铭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