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
2月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正式发布评选结果,108位优异者从2.3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分获特等和一、二、三等奖。本届以“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为主题,特别新增了旧体诗词的评选。三等奖及以上的108位获奖者中,新诗75人,旧体诗词33人。获奖作品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奖作品诗集。
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联合指导,上海交通大学研会微博网络文化工作室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诗歌月刊》杂志社、凤凰读书?凤凰诗刊、“读首诗再睡觉”公众号等协办。
全球千余所高校两万余大学生参与“赛诗”
2015年8月8日,短诗大赛正式启动。在短短的54天征稿期间,共吸引到来自全球1560所高校的2.3万大学生参与,其中新诗1.7万、旧体诗词6千。
根据组委会统计,中国大陆参赛人数排在前十位的高校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574人)、四川大学(348人)、山东大学(245人)、武汉大学(231人)、华东师范大学(200人)、北京师范大学(164人)、中山大学(149人)、南京大学(141人)、浙江大学(136人)和南昌大学(129人)。
港澳台及海外参赛人数较多的高校有:香港浸会大学(21人)、香港中文大学(18人)、新加坡国立大学(14人)、香港大学(11人)、墨尔本大学(11人)、澳门科技大学(10人)、纽约大学(8人)、香港城市大学(6人)、香港理工大学(6人)、芝加哥大学(6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5人)、台湾大学(5人)等。
从最终获奖结果来看,乡情、亲情、爱情、自然等这几个题材占比较大。比如,获奖作品就有《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村庄》《老农》《外婆》《回乡片段》《故乡的石板街》《无字家书》等等。对此,诗人、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主编流马解释说,也许中国的大学生大多都是背井离乡,从乡下来到城市,对故土,对亲人,对田园风物都有着天然的割舍不断的联系,而同时对城市又有一种下意识的隔膜和疏离,所以在大多数诗歌中,都出现了类似的取材倾向。
汉语诗歌的未来令人期待
“很意外看到一些极其好的短诗,让人相信汉语诗歌的未来令人期待。大量有乡村生活经验的年轻诗人,能够写出接地气的作品,最令人欣喜。你们这个大奖赛显然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终评评委、诗人蓝蓝说。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教授阅完终评作品后说,“这些参赛者的水平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于才思、于技法都颇多可圈点处。透过这些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真、善、美的正能量的追求。此外,诗歌中处处可见题材、技法、思想意识的创新,让人赞叹,这确实是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
“读参评的大学生诗作,虽眼花缭乱,但时有惊喜,总体水平不低。其中不少佳作,有的以新奇意象说理抒情,异想天开,值得玩味,也有以日常景象揭示生活和人性真谛,情真意挚,让人共鸣。虽短短十余行,却不乏阔大境界和深邃思想。年轻一代对诗的理解以及驾驭文字的能力,让人为之欣慰。”诗人、《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在完成对240首终评作品的打分工作后如是说。
在连续担任两届大赛终评评委之后,《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说,“今年短诗大赛的诗歌表现较去年更加丰富多彩,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优越性。大赛诗人中很多都是90后诗人,他们那种无拘无束的言说里,融合了现代传媒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宽广的眼界和思路。抹去了民间和学院的差别,混淆了诗意和非诗的界限,甚至填平了古典与现代的鸿沟。”
寄语青年诗人:请超越我们这一代
终评评委、诗人北岛建议青年诗人在写作上不要太保守,不要追求表达方式上的安全感。他说,“像这样的年龄,你们是天之骄子,又是诗歌创作中最关键的转变时刻,要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甚至可以说,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冒险,永远从零开始。”
新诗终评评委、香港诗人廖伟棠给年轻诗人最诚恳的忠告是, “写诗,首先要写自己的诗,写自己最不能回避的炽热与幽暗。你们的才华远超于我们这一代,希望你们在其他方面也超越我们。”
“作为年青一辈的诗人,不宜表达过于颓唐、老态的情感,无病呻吟则更可不必。这类作品,就留给中年以后的作者好了。不过故作大言,其失亦相畴。要之,文章本天成,能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乃是成功创作之第一步。”旧体诗词终评评委、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林立说。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钟振振对大学生诗词创作者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应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更加关注世界、时代、社会,视野更广阔,眼光更敏锐,笔锋也更有穿透力。二是不要过分拟古。写得再像古人,也只是高仿真,赝品。要写出当代人的生活、理想、抱负、情感来。要学会将当代好的语言融入到诗词里来。”
按百分制打分:“所能想到的最公正的方式”
海选出来的入围作品如何才能被公正、公平的对待,短诗大赛总负责人、上海交大2014级硕士研究生薛佳玥表示,不管是初评还是后面的复评、终评,每一阶段所要评审的作品量都比较大,海选期间所采用的票选制已不再适合。所以,我们决定让评委们按照百分制打分,然后通过平均分排名来决定是否晋级。好在我们每个阶段的评委数量都比较庞大,从概率上来讲,这就保证了绝大部分的优秀作品不会惨遭埋没。“按照百分制打分,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公平、公正的评选方式了。”
对于给参赛作品打分的评选方式,有评委并不太赞成,但也表示理解。终评评委、诗人于坚说,“打分的方法不适合于评价诗。评价诗最好是讨论。诗的本性就是对世界分数的对抗。但我还是打了,因为条件限制。”
海选结束后,60位初评评委又共同从2418首入围作品中评选出720首优秀作品晋级到复评阶段,其中新诗540首,旧体诗词180首。
复评评委团一共30人,由各大诗刊编辑、青年诗人、高校教师、文化记者等组成。30位复评评委按照百分制为复评作品打分。根据平均分排名,新诗共有240首优秀作品晋级终评;旧体诗词120首。
最后,由18位新诗和14位旧体诗词终评评委,分别为终评作品打分。根据平均分排名,75首新诗获奖作品从240首终评作品中脱颖而出;120首旧体诗词中产生33首获奖作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02.03
原文: “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评选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