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文学院与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开展“观念的旅行”科研合作研究[图]

15.09.2015  17:49

2015年9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一行访问剑桥大学,与剑桥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Patrick Baert、社会学系研究员Marcus Morgan博士一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展“观念的旅行”研究项目启动仪式。 

在校领导的批示及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指导支持下,人文学院哲学系及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于2013年4月与剑桥大学签署了“上海交大—剑桥大学合作研究项目意向书”,在此基础上人文学院于2015年6月与剑桥大学社会学系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及相关附件。该项目为欧盟一个庞大研究项目的子项目,项目名称为“How Ideas Travel: the circulation of paradigms, theories and controversies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from 1945 to date(HIT-SSH)”,主负责人为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高宣扬教授,哲学系特别副研究员杨旸博士为项目共同负责人。该项目旨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二战后期对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西方思潮、理论及范式结构,并解析中国学术界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按照欧盟国际合作项目规定,交大方面项目负责人每年将有数月时间在英国从事研究,参与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活动;而剑桥方将提供办公条件、设备、学术上的支持与指导以及一系列的资源与服务。“交大项目组”驻剑桥方面的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办公室将作为哲学系及欧高院在英国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以剑桥为中心的英国办事处,与英国学术界进行广泛的互动与合作,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合作机制,以推动人文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广泛合作。 

启动仪式上,杨庆存代表人文学院感谢剑桥大学提供高水平科研合作的机会。杨庆存教授指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上海交大及人文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此次合作项目关注东西方思想的旅行、影响及变异,对批判性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增强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具有积极意义,也符合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及中国的发展需要。杨庆存对该研究如何“经世致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两校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Baert教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意义及理论基础,同时指出,项目关注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角色、新媒体技术对当代的影响,都是对“经世致用”的追求。双方同意,近期组织召开一次小型专题学术讨论会,邀请双方学院及系科的老师参加。  

启动仪式之前,人文学院代表团还访问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受到国王学院Global Engagement主任David Wild和刘氏中国中心执行主任Ralph Parfect的热情接待,随后举行了两次座谈。代表团还访问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就出版社推出的“Elements”出版计划和交大参与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9日下午,人文学院与剑桥大学Lucy Cavendish学院及Homerton学院进行了正式会谈。两所学院高度重视人文学院的此次来访,Homerton学院院长Geoffrey Ward教授和Lucy Cavendish学院副院长兼英文系主任Isobel Maddison等接待了人文学院代表团。双方前期已经有良好的沟通,因此很快就师生交流达成合作意向。  

人文学院负责国际化工作的副院长刘佳林教授、历史系特别研究员张志云和哲学系特别副研究员杨旸随同出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