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全球顶尖人才造福患者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记

08.05.2015  11:33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申音:上海最牛"治癌利器" 质子重离子医院落户浦东

  49岁的患者多年肝硬化,诱发肝癌。去年6月,作为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临床试验阶段遴选出的患者,他总共接受4次重离子(碳离子)治疗,放疗后半年时进行疗程评估,结论是:肝癌病灶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截至今年4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试验的35位患者结束放疗后6个月的随访与观察,结果显示:质子重离子技术放疗肿瘤患者,安全有效!

  来自上海的成功试验,影响全球:德国马堡大学引进同样设备,因资金困难暂停试验,鉴于上海研究团队的紧追猛赶,他们也将于不日重启。

   引来全球最牛放射物理师

  有了最先进技术,最顶尖人才从何而来?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招贤纳士时凸显: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著名放疗专家、美籍上海人陆嘉德教授,对上海的项目筹建团队印象深刻。上海的最佳临床研究平台,加上浓重的故乡情结,吸引陆教授选择回国、参与医院管理筹建,担任常务副院长。他的好友、知名美籍物理师吴晓东教授,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告知全球粒子治疗领域权威迈克尔·莫耶教授。

  莫耶教授拥有25年质子研究经验,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潜心钻研15年,那里,是全球质子治疗病例数量最多之地。得知上海拥有全球最先进设备时,莫耶教授拎着一包换洗衣物,拿着一张机票,只身来到陌生的上海。

  “洛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在全球第一个使用医学专用同步加速器产生质子射线用于治疗肿瘤。我进中心时,每天有15至20人接受质子治疗;到我离开时,每天已达170人。”莫耶教授说,“上海是全新的开始,这里有一支年轻的、高素养、高智商团队。不过,更吸引我的是他们的工作激情。我相信,我们在一起,能做出一些事。

  2013年9月,莫耶教授飞抵上海,谈了医院未来愿景,他没有任何犹豫,便与医院签了约,就此成为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首位外籍雇员。

  莫耶教授的到来,吸引了数位全球一流放射物理师。院长郭小毛教授介绍,目前医院已组建完成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放射物理师团队,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德国等。

  怎样尽快将最先进技术应用于广大肿瘤患者?时间紧、任务重,经全国放射临床、放射物理、统计学、检测领域多位专家反复论证,临床试验方案确定。设备制造商德国西门子公司、国家食药总局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北检所)、以及医院的物理师团队,三方在同界面工作,全力以赴实施调试、检测工作。医院副院长吕力琅副研究员介绍,2014年5月23日,北检所针对上海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的注册检验工作全部完成,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资料共计7000余页,现场检测资料堆积成高达2.1米的巨本资料,这也是我国医疗器械检测史上迄今最厚、最复杂的一份检测报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临床试验即将启动。医学统计学要求,首批32例临床试验中,每个病例在放疗结束后必须继续观察3个月,如均未出现中度(3级)以上毒副反应,该技术方可正式应用于临床。

  在此之前,我国未曾开展过质子或重离子的临床试验。专家介绍,德国海德堡大学质子重离子中心在首次治疗的118例患者中,3级及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首批临床试验共35例病例,想要实现3级毒副反应为零,并不容易。

  团队精心筛选出35例病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9岁,治疗的恶性肿瘤分别为头颈部10例、胸部4例、腹盆腔部21例;同时立下铁规:试验一例、必须成功一例。

   攻克最难技术关卡

  临床试验即将启动。启动前,莫耶教授为感受患者治疗体位是否舒适,索性自己趴在治疗床上足足30分钟,然后告诉工作人员,腹部处还应添加一块软垫,患者趴着治疗才会更舒适。蒋国梁教授干脆住在医院里,“我家住在徐家汇,万一晚上患者有情况,赶过来不方便。

  2014年6月14日,首例临床试验病例启动。71岁的前列腺癌患者,利用重离子射线治疗23次,观察期间,患者未出现毒副反应,顺利达到预期治疗水平。首战告捷,专家团队却压根不敢松一口气。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们——肺癌、肝癌、胰腺癌,这些肿瘤会随着呼吸而运动。质子重离子射线必须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治疗,棘手的技术难点绕不开:呼吸瞬间,肿瘤是否进入了射线照射“窗口”、剂量是否完全覆盖?

  解决上述问题,有先进的“呼吸门控技术”。蒋国梁教授介绍,用呼吸运动压力感受器将信号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输出信号到同步加速器,控制同步加速器开启、关闭射线。呼吸门控技术,有效减少了射线对正常器官的放射体积,对肿瘤的照射更精准。

  可如此先进技术,此前仅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应用于1例肝癌患者。新医院能否娴熟掌握“呼吸门控技术”,意味着未来这个技术的应用范围可否实现拓展。

  摸索实践“呼吸门控技术”,成为必须攻克的难点。团队经过反复摸索,进行模拟机定位的四维CT 扫描、同时测量肿瘤运动幅度,用胶片来“比拟”肿瘤,放在模型里上下运动,使质子重离子照射,再冲洗胶片,测量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最终,团队得出设计放疗计划的全部技术参数,同时确定门控“窗口”选择在呼气末;如肿瘤运动<5毫米,剂量分布误差可以接受,不会影响肿瘤治疗,最终制定了标准的工作流程。

  随后的临床试验中,3例肺癌患者成功应用“呼吸门控技术”,实施质子重离子治疗,使得他们的病情改善、肿瘤控制,达到治疗预期效果。蒋国梁教授自豪地说,“国外因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的技术,经过我们的努力,在上海得到发展。

   是肿瘤治疗利器而非神器

  6个月后,临床试验阶段答卷揭晓:满意成绩,跃然纸上。

  质子重离子治疗安全性得到证实:35例病例共接受843次照射,没有1例因为放疗毒副反应而推迟、中止治疗。放疗及3个月临床试验期间,71.4%的患者发生轻微度(1级)毒副反应,如放射区域皮肤颜色加深、轻微脱发、前列腺癌患者尿急尿频等;放疗结束后6个月时,上述毒副反应绝大多数已消失。

  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有效性得到证实:1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特异蛋白(PSA)完全控制16例、部分控制3例;其他16例患者中,肿瘤完全消失1例、肿瘤部分缩小2例、肿瘤稳定13例。

  2015年3月17日,国家食药总局批准了我国第一台粒子治疗系统的设备注册许可,明确适用范围为:“提供质子束或碳离子束进行放射治疗,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疾病。

   历经十余年艰辛坎坷,质子重离子技术终于成功在上海引入并应用。

  喜悦之际,数位专家反复强调:质子重离子是治疗肿瘤的利器,但绝不是神器。在肿瘤治疗的传统技术,即外科手术、内科化疗、传统放疗以外,质子重离子治疗提供肿瘤患者一种全新、无创的新方法。目前,质子重离子放疗的适应症主要是局限性的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胸腹部肿瘤、盆腔肿瘤、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

  跻身曾经是少数发达国家占据的粒子治疗研究领域,新医院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医院党委书记吴晓峰表示,未来,这里还将为质子重离子治疗制定更多规范,拓展更多临床适应症,引进、培养更多放射生物专业人才,甚至将质子重离子与空间技术等尖端学科融合,实现科技改变人生的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