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汉族人和芬兰人有同一祖先,信仰太阳神

25.08.2016  19:41


  中国和芬兰相距约6300公里,然而97%的芬兰人与部分汉族人的基因高度相似性,其原因是什么?最近,复旦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李辉在上海书展讲坛上告诉读者,据推算,6000至8000年前,一部分汉族人祖先因为信仰太阳神,一路向北到达北欧,在那里生活并传播文化,对北欧神话体系的形成造成影响。
   Y染色体谱系揭示同宗同源
  古代人群的迁徙有很多谜团,分子遗传学的兴起,为科学家破译人群迁徙的路径和时间提供了有力工具。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为男性,XX组合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与民族群体的主流传承模式一致,所以检测Y染色体,可以发现各地区人群的关系。
  李辉介绍,在芬兰及北冰洋沿岸居住着乌拉尔语系人群,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N并不属于欧洲,而是汉族的分支。他曾带领团队研究东亚人Y染色体谱系,撰写了《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一书。研究发现,我国60%—70%居民Y染色体单倍群是O型,还有10%是N型,其余C、D型所占比例则比较少。在汉族中,N型有两大类:N1和N2,每个大类下有许多分支;在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零星会出现N1,但没有N2;在蒙古族中,Y染色体单倍群只有N1b、N1c。
  2007年,爱沙尼亚进化生物学家Rootsi等人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从东南亚到欧洲Y染色体单倍群N的反时针北方路线》,给出了N型在世界范围内各个人群中的分布以及N型下游支系的起源地和分化年代。文章指出:“频率最高的下游单倍群N3,可能起源于今天的中国,然后在西伯利亚经历多次瓶颈效应,扩散到东欧。另一个下游单倍群N2,形成了亚洲N2a和欧洲N1c两个不同的分支,N1c现在主要分布在芬兰的乌戈尔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人群中。
  结合这一研究成果,李辉表示,从Y染色体单倍群N的多样性来看,从南往北呈现依次降低趋势。在西伯利亚,主要是N1c;到了芬兰,几乎97%以上都是N1c的分支。“所以可以很明确得出,芬兰人是从汉族祖先中分化形成的,与汉族人基因的相似性达到97%。”通过计算两个民族基因序列上的差异,可以推算他们的分化时间在6000至8000年前。

身着中世纪服装的芬兰演员 来源:新华社
  为何一部分汉族祖先会冒着酷寒一路向北?学术界有许多解释,宗教上的解释可能最有说服力:汉族祖先信仰天神帝鵕,即太阳神,认为北极是众星环绕之地,天神就住在那里,因此他们的居住地离北极越近,就越接近天神。
   太阳神教从东亚扩散至北欧
  李辉说,中国人祖先崇拜天神帝鵕(太阳神),与之有关的遗迹在考古中屡屡被发现。距今6300多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最早体现出太阳神崇拜。遗址占地广阔,墓主埋葬方式很有特点:其东由蚌壳摆塑一龙,其西摆塑一虎,脚塑北斗,头塑七兽,其中第一兽是犴(驼鹿),背上有空座椅供太阳神入座。“我们都知道传说中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是驯鹿,而为太阳神拉车的是犴,这两者大有渊源,驯鹿形象可能转变自驼鹿。
  距今5300多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一件老鹰造型的玉器十分精美,玉鹰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视,胸腹部饰八角纹,鹰翅为兽首形状。据研究,这是代表太阳神的徽章。八角纹代表太阳,两边的兽首是犴头,犴嘴为了捞水草食用,所以很厚且向下弯,易于辨认。整个造型描绘了两头犴拉着太阳神车在天上飞翔。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来源:文物出版社
  考古和文献研究表明,太阳神教曾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非常盛行,北欧神话也源自这种原始宗教。周朝之前,华夏先民在冬至过年,冬至后的第三天是天神生日,全民庆贺。到了周朝颁布新历后,冬至过年、天神生日传统中断了,但周边民族仍延续着这一传统。
  在古代北欧,也有很多族群信仰太阳神教,包括与汉族人基因高度相似的芬兰人。汉族祖先的一支,是通过什么路线到达北欧的?李辉表示,还没有明确答案,但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一定经过了蒙古高原。因为在阿尔泰山区,有许多祭祀太阳神的遗迹,比如鹿石。鹿石是形状各异的石碑,大部分刻有鹿型,也刻有兵器、牲畜等图案。“鹿石所刻的其实不是鹿,而是向天飞翔的犴,体现了太阳神崇拜。

新疆青河县草原上的鹿石 来源:新华社
  考古发现,鹿石分布十分广泛,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横跨蒙古高原、俄罗斯图瓦和南西伯利亚、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黑海,直到德国、保加利亚等地,几乎遍及整个欧亚草原。(作者 俞陶然 薛徐婷)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