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平凡人写爱的诗篇 温暖人间传递真情
编者按: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乏涌动的正能量。一天天的爱岗敬业、一桩桩的凡人善举,点点滴滴汇聚成温暖的河流,一次次感动着我们。岁末年初,东方网推出系列报道,走近他们的工作、生活,换种方式读懂上海的温度。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月16日消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有些人,很普通,就如同你我一样,但是因为心中有爱,慷慨地将这爱施与他人,又让他们变得不一样。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奉献爱的路上坚持,坚持成了一道道风景——温暖人心的风景。
薛红菊:医务岗位兢兢业业诠释“天使在人间”
薛红菊
薛红菊,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综合科护士长,今年51岁,在临床护理第一线上已经坚持了三十多年。对这一行的热爱,造就了她精湛的技术,做事干脆利落,坦诚与敬业的品格,“白衣天使”成为对她最好的定义。
重症监护室,收治对象主要为急重症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介入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术后患者、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等,他们往往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护士的精心护理。不但需要护士技艺精湛,还要求她们细心、耐心,有爱心。在这里工作的16年年间,薛爱菊带领着她的护理集体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
一年冬天,一位大面积脑梗导致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的病人因送进来时大小便失禁,腥臭难闻。薛红菊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亲自上阵,带领自己的护理小组为病人擦身洗脸,更换清洁衣裤,并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经过十几天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由于监护室护理得好,家属强烈要求一直住在监护病房,而这一住就是两年。两年来,这位半身不遂的患者身上没有一点褥疮,没有一点臭味,连家属都感动地说“就是亲人也难以做到。”患者去世后,家属写了一封表扬信并送上一副对联:“天使莅临世界,温暖永驻人间。”
2006年4月,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成立了崇明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护理小组——“薛红菊护理组”,通过“传、帮、带”传承和发扬她那种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不断培养出护理骨干和服务明星。薛红菊充满爱的奉献获得了上海市第五届优秀护士、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首届“五一”巾帼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世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玉生:照顾邻家寡母病妹25载
张玉生
张玉生,63岁,徐汇区康健街道长兴坊居民,万千上海爷叔中的一员。然而,这个并不怎么厚实的臂膀,多年来却在支撑着两个家庭。除了自己的家,另外一个家庭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寡母,和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女儿。她们是张玉生幼时好友邱光生的母亲和妹妹。
25年前,邱光生去世,留下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家庭,心地善良的张玉生就把这个重担接了过去。张玉生从隔三岔五地上门帮一把,到每天上门两次,这个家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牵挂在心,以至成为支撑这个困难家庭的重要“靠山”。
张玉生对待这个家里的老母亲孙银妹,胜过一般意义上的亲儿子。随着年岁的增加,孙银妹变得更加体弱多病。张玉生请医生登门,看病配药,陪同去医院门诊、吊水,忙前忙后,细心周到。去年2月23日,孙银妹因心衰住进市八院,直到3月16日病情稳定后才出院。整个住院期间,全是张玉生一手照应。同病室的病友们都夸这个“儿子”好孝顺,后来听说他们只是个邻里关系,赞叹不已。
邱家的大事小事,特别是平日里买米买油等重活,都是由张玉生拿着“解困卡”一趟趟跑粮油商店拎到家。而儿时伙伴的妹妹邱玉琳年龄与张玉生相差11岁,却口口声声地喊张玉生“舅舅”。平时生活上吃吃喝喝的要求,都由“舅舅”解决。邱玉琳5年前患上了乳腺癌被切除了一侧乳房,近期癌症又有转移的迹象。去医院看病,就诊、取药等“舅舅”总是忙前忙后。“舅舅”和其他好心人的存在,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
现在,张玉生自己身体也不太好,5年前因冠心病体内装了支架。但是因为长期照顾邱家,这种特珠的感情他割舍不了,他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照顾她俩一辈子。”
吴凤仙:七旬老人义务修路35年
在浦东新区泥城镇中泐村,你时常能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她有时佝偻着背拉着劳动车,有时猫着腰敲着小榔头,一路走走停停,可以说中泐村大大小小的道路上都留下过她的身影。她,就是中泐村的村民吴凤仙老人。今年75岁的吴凤仙老人已为中泐村村民义务修路35载。
35年前,吴凤仙老人还在村铸造厂上班时,村里的路大都还是泥巴路,一到雨天便泥泞难行。凤仙老人利用厂里丢弃的模具壳来修路,拉料、整平、铺地、敲实,往往顾不上回家吃口饭,便拉上劳动车赶去修路。为了能尽量不影响大家的出行,更是要修到半夜,往往是借着月光回家,才扒上几口饭。
那时正值盛夏,天气闷热难耐,一天不停歇的劳作下来,除了满身的疲惫,带回家的还有满腿蚊子块。而凤仙老人愣是一个人抢在台风雨季到来之前修好了那段路。
从此以后,她便成为这条路的义务修路人,不时填平坑洼。铸造厂关闭后,为了继续寻找修路的材料,只要一听附近有工地开工,她便赶去捡拾一些建筑废料。量多时她便自掏腰包叫来手扶拖拉机装回去,久而久之家里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垃圾”。为了让路更平整些,她用榔头把混凝土及砖块敲碎敲细,已经敲断7把榔头。
有人说这是政府做的事,凤仙老人会笑眯眯地说:“大事都被政府做光了,我就做做这种修修补补的小事,就图个自己开心、安心。”村民们也都被凤仙老人感动了,会帮着做,遇到主干道上洒落的小石子及垃圾,也会主动清扫。
这些奉献着爱心的人,“将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他们不图名利,把助人为乐的意义升格为内心的踏实与安定,把点滴小事做成众口传唱的爱之赞歌。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们,也温暖着我们,将有更多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感谢崇明区文明办、浦东新区文明办、徐汇区文明办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