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自贸区五大金改任务亮相: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原标题: 上海自贸区五大金改任务亮相
备受关注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有望提速——记者昨天从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最新制定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设置了五项具体的任务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在自贸区内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将研究合格境内个人境外投资试点的细则和操作方案。
探索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介绍,《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为出发点,大力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两项工作的联动,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全国做好金融改革开放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方案》具体设置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首先,要按照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布推进的原则,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陆磊表示,“在这里必须要特别提醒,我们采取的是成熟一项推动一项,大家知道金融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都是有顺序的,必须兼顾发展的需要与现实可能,必须防控风险,在此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总的目标是要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水平。”
第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通过贸易、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最终推动人民币和资本“走出去”。
第三,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计划探索金融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要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外资在金融服务业的准入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设立包括但不限于民营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
第四,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上海集中了国内主要的金融市场,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黄金交易所、上交所、上期所、上海清算所等一系列平台,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望通过相关的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措施,探索建立国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使得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得以拓宽,推动上述这些金融平台能够配置好境内境外金融资源。
第五,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和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在上海探索符合上海自贸区推进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与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
尽快形成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相较于前期“一行三会”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51条”措施,这次最新出台的《方案》,体现了“三个更高”。一是规格更高,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二是层面更高,由国务院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有关内容涉及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全局;三是要求更高,明确了具体任务和措施,要求有序推进、风险可控,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郑杨透露,上海将全力以赴、先易后难,稳步有序推进《方案》落地实施,继续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加快推进《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尽快形成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稳步推进。事实上,金融改革要与服务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会始终把实体经济需求放在第一位,充分听取企业需求和金融机构意见,增强市场主体对金融创新政策与实施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优化完善金融环境,切实防范风险,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加强信用、法制、人才等环境建设,为金融开放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良好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则表示,将认真审慎出台一系列的细则,确保方案的总体原则性内容在上海落地的同时,还将切实管好风险,把风险防范作为最重要的底线和改革的前置条件,充分用好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起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安全网,再把各项措施有效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