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亮:传统农业向现代转型的八大压力
2016年12月28日13时30分,“可信农场”数字化生产记录平台于第一届生态信任农业发展论坛上正式启动。论坛汇聚了政府官员、学者、跨界人士、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代表共同探讨生态信任农业发展的前景,探讨如何通过信息透明、公开的方式促进信任的建立,论坛将成为联结聚势、共同推动生态信任农业发展的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校教授李道亮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压力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农业的生产规模很小,每户八亩地。组织化程度很低。现在合作社占的比率还不到31%,同时合作社还很小,一家一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搞现代农业。
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国外一个劳动力能顶中国20个劳动力。
第三,老龄化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是老人,有一个大致的统计,中国在一线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大约在50到60岁,越发达的地方越老,越落后的地方越年轻,但也不是太年轻,都是45岁以上的概念,45岁以下几乎没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来劳动密集型是我们的优势,现在是劣势。
第四,资源利用率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是水肥药的利用率大约是一半,因为技术水平差,技术不够。
第五,资源的红线和生态环境的红线,雾霾到处都是,从黑龙江到海南岛还有哪个河是清的?80%的土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第六,农产品的价值全面超过国际市场,没有一个比国外低的,相当一部分是高了一半,这也是一个压力。
第七,今天“蒜你狠”,明天“姜你军”的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这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八,指标安全,虽然有好的趋势,但是不容乐观。
李道亮觉得农业不转型,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将来应该是一套精准的生产体系,趋势是机器代替劳力,电脑代替人脑,物联网技术是机器智能化,用大数据使农业走向精准,精准施肥,精准用药,什么都是精准的。自然生态无污染率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同时需要建立高效的产供销体系,来减少市场的一些问题。此外,必须有发达的产业,包括信息产业、装备产业和服务产业,这三个产业的提升。最后还需要人才。
第一届生态信任农业发展论坛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主办。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沈东曙先生表示,“这标志着一个创新的农产品市场诚信体系正在孕育,消费者即将享有农产品背后全部的生产过程信息”。作为论坛支持方花旗集团基金会的代表,花旗中国企业公民总监刘玲子女士阐述了其对生态信任农业、绿色农业文明建设的支持与建议。作为回应,生态信任农业理念提出者之一、日本守护大地协会社长藤田和芳先生以21世纪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日本农村发展以及守护大地协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