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藏书达人收集书刊逾万本 被誉"精神万元户"

30.04.2015  12:32

  原标题:安亭藏书达人40载收集书刊逾万本,被誉为“精神万元户”唐福青:农民藏书家

藏书屋位于家中底楼,唐福青经常在这里整理、翻看书籍。(资料)

  在嘉定安亭镇黄渡地区,有一位藏书达人唐福青。40多年,他收集连环画、名人传记、红色刊物等各类书籍1万多本,其中光杂志的创刊号就100多种,不少现已停刊。因为家中拥有“藏书屋”,唐福青一家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阅读家庭”。

   图书塞满整整7个大橱

  67岁的唐福青来自钱家村,个子不高,颇具文雅气息。唐福青的藏书屋位于他家院子的底楼,2间房间大约60平方米,视野范围内没有看不到书的地方。就连原本用于吃饭的大圆桌,也被各种书堆得满满的。这些书籍,是唐福青花费半个世纪时间才收集到的宝贝。

  记者看到,各种图书塞满整整7个大橱,书籍种类繁多,有中外历史、政治、军事、人物、传记、文学、科技等。拿起一本封面及扉页已近脱落的1950年出版的《婚姻法图解通俗本》,唐福青说:“这是在我1岁时施行的中国首部婚姻法。由于当时识字的人少,文中使用了大量插图,这在中国法治史上很有纪念价值。”差不多每次婚姻法修订,唐福青都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进行新旧对照,“女性地位的一次次提高,能从中略窥一二。

  在保存众多的图书里,几本红色塑料封面的《毛主席语录》,格外引人注目。它印于1968年5月,以手工蜡纸刻字油印,字迹工整、油印清晰、装帧考究。如此完好无损的《毛主席语录》油印本,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唐福清还收藏了数百本连环画,其中不乏精品,如老版本《三国演义》因品相好、册数齐全,深得书籍藏家赞赏。

  不少人曾想购买唐福青的“宝贝书”,但都被他拒绝。“这些书陪了我几十年,有感情了。每次翻开泛黄的纸张,都能想起读书的那段时光。

   为省钱买书毅然戒了烟

  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在当时那个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年代,能收藏这么多的书刊实属不易,很多人称唐福青是“精神万元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连吃饭都是个问题。可唐福青坚持每个月从生活开销中,“克扣”一些钱来买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用三四天的工资买了一本在当时颇为风靡的小说《红岩》,躺在被窝里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四大名著,更是唐福青攒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钱才买到的。

  唐福青早先是一家水上运输队的采购员,常年奔波在外,负责单位10多支船队、修船厂等物资和机械零配件的采购任务。出门在外,只要看到新的图书或杂志,唐福青便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他原来喜欢抽烟,每天要抽两三包,为了省钱买书刊,毅然把烟戒了。

  还有不少书是唐福青从废品站里淘来的。老唐说,每年到了夏季或春节前,大多数人会将家里进行“清场”——把一些旧书刊卖到废品收购站,而这段日子则是他最佳的淘宝时机。

  讲起在废品站里的淘书经历,唐福青至今记忆犹新:“天气热不通风,四周是肉骨头和晒着的动物皮毛,满屋的臭味令人作呕,还有很多蚊子和虫子。”后来,他改穿厚衣服,有时候在废品站一淘就是几个小时。日子一长,唐福青与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混熟成了朋友。他们允许唐福青在废纸堆里任意翻找旧书刊,平日里还主动从收来的废品中挑出书刊,然后按优惠价卖给他。

   带动全家人爱上看书

  由于藏书越来越多,唐福青读书的时间随之增加。每天坚持读书两三个小时,已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

  唐福青把收藏的书刊当作最心爱的宝贝。有空的时候,他会将各种图书和杂志进行定期整理和重新分门别类;每年夏天,他还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将书刊搬到太阳下晒一晒,“这样书刊才不容易发霉变质,便于保存。

  唐福青的爱人陆美芳,原先对丈夫热衷于收藏书刊并不是很理解:“家里堆的到处都是,又花钱,又占地方。”后来,她从反对到支持,成了一名铁杆的阅读迷:“有时陪着他一起读书刊,越看越着迷,一天不看心里反而空空落落。

  在父母影响下,唐福青的儿子、媳妇、孙女也都喜欢看书。如今,唐福青一家是个名副其实的读书家庭。

  对唐福青来说,“藏书屋”里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份沉甸甸的人生记忆。“我会一直收藏下去。”唐福青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