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王玫瑰:让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25.09.2018  19:42

图片说明:王玫瑰在上海大学接受东方网专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有大量外籍人士常住上海,而在上海生活的千千万万老外中,并非只有穿梭在一幢幢商务楼间中的白领,他们也并非只活跃在黄金地段的酒吧中,也许哪天你在路过某个普通的公园时,在一群打太极的居民中就会遇到这样一位金发碧眼、穿着一袭白色传统太极服的太极拳大师。她于2010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并于2013年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白玉兰纪念奖”,同时她也是武术交流平台“双龙会”的创办者,她就是上海大学英语教师、英国人王玫瑰(Rose Oliver)。

   因太极来到上海

图片说明:早年王玫瑰与“恩师”家乐氏太极拳传人太极名师董斌一起练拳

  王玫瑰是2000年8月来上海的,在来之前就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王玫瑰因为年少时练习体操受过腰伤,心有不甘的她为了治疗康复接触了太极,了解了中医,并结识了后来的丈夫,已故美国籍太极老师陆森。1992年,王玫瑰与丈夫在英国办起一所太极学校——东方太极拳与内家拳研究会,当时也邀请了一些来自上海的老师来英国教授太极,对上海也有一定的了解。而正是源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提高自己太极拳素养的追求,使王玫瑰决定来到中国,来到了上海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远东大都市,并先后跟杨氏太极拳和吴氏太极拳传人继续学习。

  这18年来,王玫瑰已经深深扎根于上海的生活和中国文化,对于上海的变化也是看在眼里。

  “当时的交通和现在不一样,我记得1号线终点站还是上海火车站,已经运营的只有1号线、2号线和3号线,4号线还没建成。当时给我一种到处都在施工、每天都在变化的感觉。”王玫瑰回忆起初到上海时的情形,对于当时仍住在曹杨地区的王玫瑰来说,现在地铁要方便很多。“因为地铁线路的扩张,上海市区也在不断地扩张,去哪里都很方便了。

  “人们的视野也变化了很多,上海虽然是大都市,但刚来的时候,上海的外国人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仍然有很多市民特别是年长的市民,没太多机会接触外国人,所以当我在公园里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对当地居民而言是件很新鲜的事情,经常会有很多人围观,”王玫瑰笑着说,“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十几年来,普通社区的居民视野也已经开阔了很多,很多人都去过国外或者和外国人打过交道,看老外打太极拳早就不新鲜了。

   因热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大使

  与很多来上海为了“淘金”、谋生的老外不同,王玫瑰来到上海完全是因为对太极、武术等中国文化的热爱。从起初只是为了帮助腰伤康复,到真正爱上太极,又从太极推手中感悟出以柔克刚、阴阳协调、以静制动、泰然镇定的老庄哲学。由此延伸,王玫瑰对针灸推拿等中医理念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理念也非常崇尚。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王玫瑰而言已经深入骨髓。

  正是基于这份热忱,本职工作是在上海大学担任英语教师的王玫瑰,利用课余时间,于2005自筹经费创立“中英双龙会文化艺术中心”,以传播杨氏太极拳为任务,搭建起中外武术交流平台。虽然平时要给学生上课,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曹杨公园、长风公园等“基地”和著名太极拳大师王明波一起教学生打太极,晚上和周末都有课。只要有人想学,她就会不厌其烦地教。除了自己授课之外,也会为外国学生寻找有真功夫的老师,为前来中国习武的外国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图片说明:双龙文化大师节文化表演活动

  教授太极拳之余,她还自筹经费组织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双龙文化大师节文化表演活动,不仅有太极、气功、形意等武术表演,还有昆曲、京剧、乐器、书法、外国歌舞等文艺演出。她自己也是京剧迷,曾在浦东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手举长柄扇、佩戴很重的头饰上台“献艺”,虽然她自嘲过程“很痛苦”,但一定要表现出“艺术的精气神”。双龙会也曾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举办过英国学生夏令营,王玫瑰带着英国孩子体验了一把生旦净末丑;在英国时,王玫瑰也教授过特殊学校的孩子太极、健身气功五禽戏。而这些活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给孩子们带去的笑声,则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图片说明:2011年6月28日王玫瑰接受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嘉奖

  王玫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常年来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也为她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作为连接中英文化缔结两国友谊的使者,2011年6月28日,在英国白金汉宫大礼堂王玫瑰接受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嘉奖,被授予员佐勋章。2013年,她又荣获上海市政府授予外籍人士的“白玉兰奖”。2014年,在上海西郊宾馆作为在沪外籍50位专家之一,她参加了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上海外国专家座谈会。2017年,王玫瑰在“上海市民武术节”上获得“首届中华武魂传播使者”称号。

图片说明:王玫瑰获得“首届中华武魂传播使者”称号

   让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据2018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达到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而随着上海进一步的开发开放,以及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创业扶持措施的落地,每年仍会新增数以千计的外籍人士来沪工作、求学,而每年来沪旅游的外国人更是数以百万计,在这些老外中也不乏像王玫瑰这样被太极、中医、书法、京剧、昆曲、道教思想等国粹吸引而来,或者起初只是来沪工作但日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士。来沪旅游的外籍游客当中,因为豫园及其他古典园林慕名而来的更是多不胜数。因此上海在为来沪外籍人士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传统文化吸引力也必不可少。

  作为一座对标世界级卓越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改革开发新时期,上海正在开展四大品牌建设,而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上海成为一座兼具现代和传统独特魅力的城市,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挖掘上海的文化旅游价值,还可以让更多像王玫瑰这样痴迷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来到上海、留在上海,甚至扎根上海,服务上海。

  已年过50的王玫瑰告诉我们,她的丈夫在2003年就不幸去世了,经历人生巨变处于低谷之中的她,当时也面临着是否要继续留在上海的两难抉择,但在太极师兄弟和上海大学同事的帮助鼓励下,王玫瑰最终留了下来。王玫瑰告诉我们,她最不舍的还是太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而其亡夫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知识并传播给每个人,让他们都能够从这独特的中华文化瑰宝中获益。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初来上海的决定时,王玫瑰肯定地告诉我们,她一点不后悔来上海,在上海生活得很快乐,这里就像一个家。而这个“”既是生活工作的港湾,也是她所迷恋的中国传统文化之“”。

图片说明:王玫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寄语

  采访最后,王玫瑰亲手写下了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寄语。“希望在未来的40年,中国可以在教育、基础设施以及科技领域进一步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保留传统文化遗产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真正的、均衡的、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