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记忆]历史上的交大体育[图]
[编者按] 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今日的交大源于那些被铭记至今和默默奉献的昨天,而无论震撼或平凡,都值得记取和思索。走进交大记忆的长廊,回瞰那些通往此刻的真实和感慨,注目历史,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
交大诞生于民族危难时刻,“兴学自强,旷世济难”成为建校伊始,全体交大人的责任。崇文尚武、强国强种成为历任校长们大力提倡的校园风气。上海交大的体育史是一个世纪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史,而谱写交大辉煌体育发展史的就是能文能武的历代交大人。在第45届校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本期的南洋观察,为你展开珍贵的历史画卷,带你一起回顾百年交大之百年体育。
南洋公学运动会的场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天,南洋公学(上海交大时名)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随后的几年中,学校又与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等开展校际间田径、足球、网球竞赛。此后,每年春秋两季,在各校轮流举行,直至1908年因故停止。
参加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本校运动员合影
1910年,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运动会在南京举行,本校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黄灏则夺得个人总分第一名。清末时期学校运动会并无定期,进入民国之后本校的运动会每年春季举行一次,并举行年级之间和班级之间的比赛。
1918年东方六大学运动会中我校夺标运动员的合影
1914年冬,当时的六所大学——上海的南洋、圣约翰、沪江三所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杭州的之江大学,联合成立校际体育联合会,定期组织六所大学开展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此后,运动竞赛之风盛行,我校亦十分重视,每次参赛之前必有长时间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甚至还专门新辟了一个田径场便于学生备战比赛。从1915起,先后举行了五次东方六大学联合运动会,我校成绩斐然,1917到1919年蝉联三冠,受到交通部的传令嘉奖。这一期间,我校还为我国参加远东运动会输送了多名“国手”,在历届远东运动会的领奖台上,常常可见南洋学子的身影。
正在练习兵式体操的学生
进入高等实业学堂时期,监督唐文治对学校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十分重视,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学校从1915年开始实行“普及运动”,当时普及运动亦称为“必修运动课”,按照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参加体操、童子军、技击三项活动之一。当时的体操课包括普通操和兵式操。民国时期,教育部把“军国民教育”定为教育宗旨之一,体操内容也偏重于兵操,并要求学生轮流去苏州的打靶场进行实弹演习。当时人们对书生的普遍印象是弱不禁风,然而我校学生却能荷枪实弹列队往返苏沪之间,令人刮目相看。
训练中的童子军
童子军的主要训练对象是南洋附中和小学的学生,它旨在训练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915年冬,学校童子军正式成立,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尚属佼佼者。在学校的悉心筹办和严格训练之下,童子军开展了诸如纪律、礼节、操法、救护、露营等专项训练,并定期举行考核比赛。每逢运动会或足球队比赛期间,童子军均到场维护秩序,并担当救护之责。此后,童子军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健全、团容整齐、活动丰富的学生队伍。
民国初年的技击运动
技击,即武术,唐文治校长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击推崇备至。他先后聘请武术届名师、寺院高僧、上海精武会拳师等专业人士来学校担任技击运动的教练,1912年,学校以“发扬国粹、强身健体”为宗旨成立技击部,在1915年更是将技击列入必修项目之一。技击以健身自卫为目标,教学步骤一般分为基本功、技击动作、实战演练三步,联系内容有南拳、北拳及各类冷兵器。在唐文治的大力倡导以及名师们的循循善诱下,技击运动在校园中日渐流行,并取得显著成果,我校学生能与当时上海闻名的精武体育会的学生相媲美。
民国初年技击教练刘震南(左)以及全体队员和唐文治校长(右)的合影
总之,在唐文治担任学校负责人的十余载间,他始终重视体育,不仅将体育作为正课教学,而且热心支持学生成立体育性社团和运动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项目,对于学校运动队和外校的各类体育比赛更是颇为关心,每逢大战必亲自率队出征。正是在这种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后,我校的体育事业迎来第一个高潮。到上世纪20年代初,除了体育课外,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棒球等等成绩斐然,在上海乃至全国院校中名声赫赫。
1918年东方六大学运动会本校夺标运动员合影
相关阅读 : [交大记忆]交大历史上的“运动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