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智慧]上海交大团队构建新型抑郁症小鼠模型[图]
[编者按] 一百多年来,交大人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累累硕果,谱写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第一”。这是人才培养的智慧、科学研究的智慧、服务社会的智慧、为国争光的智慧。新闻网特推出“交大智慧”专栏,聚焦交大人的智慧之光,展现交大人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9月9日,《Nature》系列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李卫东团队的博士研究生储锡霞构建的新型抑郁症小鼠模型,文章题目为“24-hour-restraint stress induces long-term depressive-like phenotypes in mice”。该项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完成。
据报道,中国抑郁症患者接近1亿人,已成为重大的社会健康问题。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应激因素占有重要作用,但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现今国际常用的一些抑郁症应激小鼠模型存在着制备过程复杂或重复性低等特点。李卫东团队注意到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幸存者是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Depression)等精神障碍的易感人群。针对地震后人群精神健康的多个调查研究发现,地震中因长时间被困于坍塌建筑或废墟之中面临死亡威胁的精神压力是导致被救的幸存人群相关精神障碍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因此,该团队通过模拟地震幸存者被困于建筑物中无法自由活动的状态,成功构建了24小时幽闭的新型抑郁症小鼠模型。该幽闭小鼠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快感缺失(anhedonia)、行为绝望(behavioral despair)等抑郁症核心表型,而且表现脑部的葡萄糖摄取量降低、海马区域神经新生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的基因表达谱异常等抑郁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此外,该小鼠模型的抑郁表型可以通过服用经典的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得以缓解。该动物模型造模过程简便,产生的抑郁相关表型稳定,不但可以应用于抑郁症应激因素致病机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的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为抑郁症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模式动物。
此外,李卫东团队硕士研究生董羽婕还曾在今年早期成功构建牙科诊所噪音诱导的抑郁症小鼠模型,该成果于今年5月份发表于《Molecular Brain》,文章题目为“Dental noise exposed mice display depressive-like phenotypes”。该模型的灵感来源于在美国医学教科书中曾指出所有职业中牙科医生的抑郁情绪障碍及自杀率高居首位,然而对此现象一直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解释,李卫东团队考虑到牙科诊所中特殊频率的令人不适的洗牙或磨牙的噪音可能是潜在的环境因素,因此用实地录制的牙科诊所噪音给小鼠播放,成功诱导出小鼠的一系列抑郁相关表型,首次提示牙科噪音可能是造成牙医抑郁情绪障碍及自杀率高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特殊声波因素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模式动物。
周颖博士、胡志强、楼靖雨分别是两篇抑郁症小鼠模型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