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吴晔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图]

08.03.2018  01:51

[编者按]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学习十九大、迎接新征程之际,上海交通大学的校级最高荣誉首届“教书育人奖”“科技成果奖”业已颁发,获奖教师是上海交通大学全体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优秀代表和生动缩影,学校特隆重推出“交大名师”专栏,旨在充分发挥获奖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进一步坚持“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深入推进“学在交大”,全面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记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三等奖获得者、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吴晔明

【名师名言】

■ 医学成功唯一之路是一个医生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

■ 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人欣慰的呢?

■ 儿童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灵巧的双手,以及更重要的——奉献精神,这决定医生愿意为患儿的康复付出怎样的辛劳。

2017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吴晔明医生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三等奖。在儿外科同事和同学看来,这是一个实至名归的荣誉。一直以来,在患儿及其家庭眼里,吴晔明医生是一位和蔼可亲、医术高明、耐心细致的好大夫;在年轻医生眼里,吴晔明医生是一位博物通达、治学严谨、提携后进的医学大咖;在同事的眼里,吴晔明医生是一位不忘初心、壮心不已、孜孜无怠的好医生。 

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

吴晔明医生常说“他最喜欢看的是孩子病愈后的笑脸”。儿童肿瘤因发病隐匿,患儿就诊时多已处于晚期,手术风险很大,易发后遗症,来新华医院就诊时,很多已被其他医院建议放弃治疗了。但他从不轻言放弃,有人提醒他小心治疗效果不好产生矛盾,但他却说:“我们不接手治疗,让他们怎么办?到哪去?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无论是4.7公斤体重、却长出2公斤肿瘤的出生7天新生儿,还是肿瘤从腹腔长入血管、延伸进入并几乎填满心脏学龄幼童,吴晔命总会耐心、充分地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结合相关专业,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为了追求哪怕一点点的疗效提升,力求手术的完美,持续全天的手术是工作的常态。2017年,吴晔明的父亲因重病一度住院,入ICU抢救,他晚上衣不解带侍奉左右,白天仍照常工作参加手术,直到手术结束后,才急匆匆地赶去照看父亲;直到老父亲病情缓解出院,他也没有请一天的事假。吴晔明自己也是老病号,有着比较严重的胃食管返流和高血压,在手术中的他经常会向巡回麻醉和护士讨药吃。时间久了,手术室的同事看到他上台来手术,都会默默准备好药物。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也结出了硕果,每年都会有孩子来看望“吴爷爷”;每到节日,总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贺卡,每一张贺卡后面,都是一个家庭的幸福美满。 

新竹高于旧竹枝

吴晔明有很多“铁粉”,其中不仅有患者及家属,更有医生和学者。时常有学生会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吴晔明的回答是:“医学成功唯一之路是一个医生对于自己职业的热爱”。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是他喜欢的格言。青年医生愿意追随他,是因为他的医德和技术、更是他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的奉献精神。儿外科几乎所有年轻医生,都接受过吴晔明主任的悉心指导,正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不论白天黑夜,吴晔明总会在年轻医生“求助”时,第一时间赶到。而研究生毕业后远去湖南一家儿童医院外科的小张,最让同事羡慕的是,无论白天黑夜,只要遇到困难,都能通过电话获得吴医生的专业支持,被同事开玩笑说是“开挂模式”。      

吴晔明对病童的耐心细致,对手术的一丝不苟,对后辈的悉心传授,对医学誓言的坚持,言传身教中深深影响了儿外科的学风、医风。他从不担心学生超越自己,更以教出一流人才为荣。他的学生现均已是儿外科一线的骨干医生,在相应的领域中都小有建树。现在在业界小有名气的徐主任,在四十不惑之时,出于升职称需要,无奈之下考取了他的研究生。本想混出文凭就算了,结果在他的教育感召和严格要求之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既有科研能力又有临床技能的医生,在短短几年之内拿到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研究基金,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成为了一名硕士生导师和医疗组长。而武医生,德国博士学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博士后,偶然听了吴晔明的讲课,重拾梦想,放弃唾手可得的副教授职称,毅然决然地投身儿科专业,从一名住院医师做起,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卫生系统的“启明星”。 

为了儿外科后继有人

种种原因之下,我国目前儿科专业医生相对缺乏,“排队9小时,看病3分钟”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小儿外科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科室,也受到了影响。吴晔明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儿科医生后继有人,他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普及儿科知识,吸引优秀生源。在没有儿科系的时候,他在医学院讲“医学人生讲座”和“博极医源”,现身说法,深入浅出,从自己丰富的经历中凝练出为人处事的道理,深受学生的欢迎;他推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精品化,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探索课程体系建设。所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并开展了“985”工程三期《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研究生儿科英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小儿外科学部分的研究工作。他在教学中创新性开展胚胎发育过程的动漫演示教学。他的课程更是受到了同行以及专家的肯定,由他主讲的《小儿外科学》分别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选修课程、医学院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 

吴晔明还非常注重对医疗相对落后地区医生的知识普及、更新,分别开展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儿童胸腹腔镜镜下技术学习班》和《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讨与培训》,先后有700多人次接受儿外科新理念和新技术培训,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的儿童外科业务骨干,造福一方患儿。 

老骥伏枥

吴晔明从医、从教34年,始终奋斗在医学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是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小儿专业组副组长、胸腔组组长等,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医生,最早倡议、组建了成熟的儿童肿瘤多学科协作组。发表中英文论文近160篇,其中4篇为教学论文;主编主译专著4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经费约1300多万,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多部杂志的编委。已是国内顶尖儿外科专家的他本可以安时处顺,但他仍保持着对学科发展的敏锐洞察力,时刻追踪前沿技术的发展。辛勤的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吴晔明领衔的团队获得2017年度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所发明的腹裂患儿救命袋——Silo袋也第一批进入上海市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更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型特效药物刚刚获得国家专利,正在成果转化中;所推动的我国首个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蛋白质谱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吴晔明时刻践行着党“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要求,是青年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名师名片】

吴晔明,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教书育人奖三等奖获得者。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苏州医科大学毕业,获上海交大医学院儿外科博士学位。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发表中英文论文近160篇。曾先后获得了上海医学成果奖三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奖项。拥有12项国家专利。主讲的《小儿外科学》分别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选修课程、医学院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