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上海交大发布《彭康文集》,纪念交大西迁掌校人
1月19日上午,上海交大正式发布《彭康文集》,纪念几十年前交大西迁掌校人彭康。文集收录了彭康著作、文稿共116篇(部),其中著作104篇(部)、译作12篇(部)。这些著作、文稿发表于1927-1965年之间,跨越了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多个历史时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文化艺术、社会工作、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学习研究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史料和文献,也是交大校史中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
彭康1901年出生于江西萍乡。1919年赴日本留学,后考入京都大学主修哲学,开始研究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7年,彭康放弃了即将开始的学位论文答辩,毅然回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参加了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投入左翼文化运动。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担任中共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代理书记;1930年与鲁迅一道发起成立左翼作家联盟(即左联)。
1930年4月,彭康意外被捕。牢狱7载,他组织难友学习革命理论,团结战斗;千锤百炼,置生死于度外,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彭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华东局的重要领导职务,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彭康于1952-1959年担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1959-1968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
20世纪50年代交大西迁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战略行动。在西迁过程中,彭康在交大师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有一段时间,彭康所住的上海康平路寓所几乎每晚都要召开党委和总支负责人的碰头会。为了正确处理迁校问题,他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考虑师生西迁后的生活问题,彭康在新校选址的时候提出新校址不要靠近工业区和商业区,尽量靠近市区,交通要方便,以利于安排师生员工的生活问题;学校环境需要安静些,同时考虑以后的发展。校址选定后,立即邀请上海华东建筑工程设计院组成设计组到西安进行现场设计。
西迁教职员工将在西安安家落户,这就牵涉到配偶的工作调动和子女的入学问题。彭康深知,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教职工将难以安心在西安工作和安家落户。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在上海市及有关省市和部门支持和协助下,妥善解决了教职工家属的工作调动问题,兴办了高质量的附中、附小、幼儿园,还从上海动员迁来了成衣、修鞋、理发、洗染、煤球制作等生活服务部门,使师生员工和家属生活免于后顾之忧。
来源:中青在线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