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租车行业调查记:"玩家"已入场 规则何时到位

08.09.2014  07:33
  调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互联网租车市场规模已达39.8亿元,环比增长22.5%。另一份报告则预测,租车行业市场规模至少是百亿级别。

  8月初北京交通委“租赁车不得配司机”的严格规定,并未打消投资者和互联网巨头进驻这个市场的决心,几乎每家受访企业都认为,自己的业务,并未在这项监管的“打击范围”内。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众多“玩家”已经入场,但一套统一、规范、清晰、合理的监管规则,似乎来得有点迟。

  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在创业者和投资者看来,租赁车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5月28日,宝驾租车获500万美元天使投资;6月6日,PP租车获红杉资本、清流资本1000万美元A轮融资。7月8日,阿里巴巴旗下快的打车宣布推出“一号专车”。8月初,百度与易到用车合作,准备推出“百度专车”。8月19日,腾讯系下滴滴打车启动“滴滴专车”业务公测。

  宝驾租车CEO李如彬并非首次创业,此前,他的“学大教育”在业界已经非常有名。之所以看好租赁车业务,他表示是因为这是个“传统”且“巨大需求长期存在”的市场。而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相继进入这个行业,也从侧面证实了李如彬的看法。比起“烧钱不止”的打车软件,商务租车软件显然有着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波波宣传攻势下,不少“时尚乘客”很快接受了这种新型用车模式。“以前也习惯打车,但现在车越来越难打。”在“大黄蜂”时代就尝试过商务租车的陈小姐表示,“以前的大黄蜂,现在的一号专车,车子又干净,又有人服务,关键是很容易就能叫到。就算贵一点,也值。

  对于模式更为创新的P2P租车平台,尽管有人认为“不安全”、“不可靠”,但据企业自行调查,“始终有接近20%的人会认同这一方式”。

  骤然火起来的行业,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认定标准各地不一

  对于两种不同的互联网租车业务模式,上海市交通委运管处有着不同的态度。

  在运管处副处长马斐看来,车辆资质,是执法部门确认营运是否合法的“红线”。如果企业采用的是拥有营运行驶证的车辆,无论是否带驾,都没有问题;下转▲3版(上接第1版)但如果车辆没有营运行驶证,那任何"模式"都无法过关。

  "我们都是与正规的租赁车公司合作的。"一号专车上线伊始,公关负责人就如此向记者表示。但据了解,许多小型租赁车公司并无拿营运车牌照的资质,车辆来源鱼龙混杂,从大公司高价买一些,再混些私家车,租赁车公司的车辆资质如何保证?一号专车和易到用车都表示,会对租赁车公司进行资质认定,同时也会对平台上的车辆进行不定期抽查。

  对于动用闲置私家车的"P2P租车"模式,马斐直接"打叉"。"只要是私家车,只要发生了钱财往来,我们就认定是经营行为。"

  但同一个问题,在北京却有着不同的答案。8月初,北京交通委发布的新规规定:"租赁经营"须与"客运经营"分开。这个条例被普遍解读为"租赁车不得配驾驶员",打击的正是配备驾驶员的"带驾租车"。这回,轮到P2P租车企业叫好。宝驾租车向记者表示,自己采用的模式是"物物租赁",需要租车人自己驾驶,根本无涉营运,"相信受新规影响更大的是商务租车"。

  低价动了谁的奶酪

  如果没有"机场接送50元起"这样夺人眼球的广告,互联网租车行业恐怕还不能惊起今天这样的波澜。网上租车的价格,不仅远低于传统租车,有的甚至逼近了出租车的价格。

  企业将超低价格归因为"模式创新",是盘活闲置车辆的自然结果,但监管部门却有不同看法。

  "如果他们的车辆完全合法,价格肯定不一样。"马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营运车15年强制报废,在二手车的交易价格远高于私家车;营运车每年需要年检,私家车的新规则是6年一检;营运车保险费用高,以出租车为例,每年超过13000元,私家车一般仅需4000余元;营运车有17%的税收,私家车没有;营运车还需缴纳480元/年的乘客意外伤害险,私家车也没有。

  "撇开安全问题,普通私家车和付出了这么多成本的符合规范的营运车辆在一起竞争,我认为也是不公平的。"马斐表示。

  放眼全球,私家车借助互联网平台对营运车构成挑战,并不是件新鲜事。全球互联网租车界的鼻祖"Uber"(中文名"优步"),在各国都遭遇过来自政府和行业的抵制,罪名不外乎"无证营运"、"非法收费"。

  多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北京市交通委之所以出台新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的出租车从业者向政府表达了对互联网租车迅猛发展的不满。

  要鼓励也要设底线

  北京市交通委发布新规至今已接近一月,除了纷纷在媒体上表示"这一规定与我们无关"、"我们的业务都是合法的"之外,互联网租车企业们并无太多实质的应变举措,监管部门也没有后续的规则解读。公关技巧高超的企业,甚至从规定中读出了乐观,易到用车就表示,北京新规的出台,正表明了"我们拥有市场需求"。

  企业的信心,一方面源于技术模式,另一方面则是对整个交通行业的理解。李如彬做P2P租车,秉承的理念是"私家车共享,是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解决社会资源浪费";易到用车的公关总监胡绪雷则表示他们的租车平台是"一种帮助消化出行需求存量,简介缓解交通压力的环保产品"。

  这样的愿景,更多地像是在跟政府"隔空喊话"。马斐坦言,并没有太多互联网租车企业找上门来。"我们也很想跟政府多沟通。"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租车公司公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可能会多招一些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

  不过,有些问题,短期内看来无法解决。比如,在上海,"私家车不能用作营运车辆"的红线,就直接卡死了P2P租车模式发展的可能。"作为执行部门,有政策我们就必须严格执行。将来的市场发展,甚至于规则修改,那另当别论。"马斐说。

  "对于互联网租车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政府首先应持充分鼓励的态度,要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给行业发展充分的自由度。"《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人之一张柱庭表示,"但政府也应给互联网租车设定一个''底线''。"

  8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明确规定,将对"召车信息服务商"进行严格管理。

  更多人在期待更加完善的监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