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环境有待规范

20.10.2014  12:21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内需、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了解本市居民对网络建设、互联网消费内容和消费环境等情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140个居(村)委会,并从中抽取3000位18-70周岁且居住在本市一年以上的市民,以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互联网消费领域广泛,内容日益丰富

1.对购物信息最为满意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专业购物平台建设、支付模式和物流配送网络逐步完善,网购消费已经成为近年来最为活跃的消费热点,消费规模日益扩大。调查显示,目前,购物信息内容丰富,商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受访者对购物信息的满意度最高,达75.7分(见图1)。

图1  受访者对互联网消费的评价  单位:分

2.对旅游信息评价较高

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以信息化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信息基础平台、公共信息推广、公共服务应用、行业信息化等方面进展取得成效,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加快。同时,一大批旅游企业紧跟互联网消费潮流,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发智能服务软件平台,不仅实现了网上预定机票、酒店、门票、餐饮等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还同时具备自由行产品定制、票价优惠、航班信息跟踪、天气预报、资讯推送、导航定位等多项功能,解决了外出旅游的后顾之忧,受到市场广泛欢迎及好评。调查显示,信息科技带来旅游新体验及旅游品质改善,旅游互联网消费发展迅猛,日渐成熟,受访者对旅游信息满意度较高,达到73.2分。

3.认为教育信息大有潜力

近年来,作为教育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在线教育具有优质资源共享、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等多重优势,逐渐成互联网消费产业新热点。目前,本市已有互联网教育企业近百家,国内首个“互联网教育创业基地”落地张江,产品覆盖互联网教育产业链各环节,包括教育平台、教育工具、内容提供、网络开发课程、技术支持等。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教育信息满意度为71.8分,其中,18-24岁的青年群体对教育信息的满意度最高,达到74.8分。随着教育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互联网消费能力的释放成为新的增长点,教育信息产业将是未来潜力巨大的消费细分市场。

4.健康类信息受到关注

随着市民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健康类互联网消费受到关注。目前,医疗信息化稳步推行,各医院逐步推进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部署,市民预约就诊更加便捷,就医效率提高。同时,市民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保健信息咨询、健身场所查询与消费等多项服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健身信息满意度为70.7,对医疗信息满意度为70.3,保健信息满意度为69.8。

二、互联网消费环境有待规范

1.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到位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互联网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满意度为67.1分。受访者反映,虽然目前《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修订了部分关于互联网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交易欺诈、售后服务不到位、网购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维权渠道不畅通、不知道该找何部门维权,维权成本高、经常被迫放弃维权。

2.各环节监管不尽完善

互联网消费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包括多种产品和服务形态,涉及到信息、金融、商务等多个部门联合监管,在操作过程中不连贯,从而给监管留出真空地带。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目前的互联网消费各环节监管的满意度为65.3分,尤其是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有待完善,互联网消费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3.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不够有力

近年来,网络违法行为呈现团伙化、职业化的趋势,有关部门及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目前,面对疑似诈骗电话和短信时,市民已具备较强的防范意识。调查显示,仅有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如何应对诈骗信息,防诈骗方面宣传较有效果。95.8%的受访者采取“不相信、不理睬”的做法,37.2%的受访者积极与亲戚朋友联系并核实情况,28.5%的受访者会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咨询。但受网络隐蔽性影响,网络犯罪被查处和有效打击的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目前查处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满意度为64.1分,查处力度有待加强。

4.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黑客攻击、病毒及木马程序都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相关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不断增大,个人信息保护正面临着日益严峻形势。尽管《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已实施逾一年,但受访者对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满意度不高,仅为63.7分。受访者反映部分互联网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重视不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目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泄漏、信息盗用等安全隐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消费的健康发展。

三、几点期待

1.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中,有受访者反映宽带网络速度达不到承诺的带宽,移动互联网在部分轨道交通还有信号盲点,有4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公共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广,农村地区信息基础建设力度不足。受访者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提高信息网络的稳定性、运行速度;二要积极探索可行的公共无线网络运营模式,提高公共无线网络覆盖率;三要落实好信息下乡、宽带下乡,缩小城乡信息网络差距,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

2.拓展消费领域新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互联网消费内容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产品内容和服务形式升级需求强烈。调查涉及的购物、旅游、教育等八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养老信息和家政信息的满意率最低,分别为69.1分和68.2分,居互联网消费各项内容评价的末位。受访者建议:一是进一步融合居民家庭互联网消费的市场需求,丰富互联网消费内容、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开发和培养新的互联网消费热点,利用网络平台打造生活性服务业增长新模式;二是增强民生类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推进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家政中心、医疗护理机构等部门协同信息服务,提供各类民生信息化应用,为居民按需定制互联网消费套餐,逐步形成家庭信息服务产业链,带动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升级。

3.构建安全诚信的互联网消费环境

当前,信息环境中安全性问题突出,推销广告、诈骗及垃圾信息通过固定电话、手机和电子邮件广泛传播,居民被迫接收各种不良信息。调查中,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每月都会收到此类不良信息,其中三成左右表示每周都会受到。受访者表示不良信息的广泛传播不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还抑制了部分居民的互联网消费意愿,希望职能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尤其是加大对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占78.4%);希望银行、电信、购物网站等相关企业做好个人信息保密工作(占63.7%);希望网络基础服务提供商、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控(占51.5%),进一步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构建安全可信的互联网环境。

此外,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信息网络建设的各项评价中,关于信息资费的满意率最低,其中,对家庭宽带费用的满意率为62.9分,对移动上网费用的满意率为61.5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互联网消费动力的释放。有49.5%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降低资费标准,期待相关部门鼓励市场竞争,促进和引导运营商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压缩成本,降低信息资费标准,尤其是4G资费;同时,对农村地区给予适当的上网费用优惠及补贴,降低使用成本,带动信息惠农和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