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颠覆与重建”

29.10.2015  12:26

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的“2015新媒体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颠覆与重建”。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顶级传播学者、传播学科SSCI杂志主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学者和学子,凤凰传媒等业界代表,共200余位嘉宾相聚上海,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国际新媒体前沿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顾锋教授,国际传播学会主席、德国曼海姆大学媒体与传播教授Peter Anton Vorderer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主持。 

顾锋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媒体与设计学院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绩,并对其聚焦新媒体、大数据等前沿问题,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导向予以肯定。 

李本乾教授回顾了交大与国际传播学会的交流合作,强调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对于紧跟学术前沿,加强传播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 

ICA主席Peter Anton Vorderer教授介绍了ICA近些年的发展,尤其提到在与上海交大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传播学科的影响力。  

本次论坛共收到海内外来稿140余篇,围绕会议主题,举办“SSCI期刊主编论坛”、“互联网+与传播理论新发展”、“互联网+与传媒产业新业态”、“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互联网+与新闻传播教育”、“院长论坛”、“传播学子”等分论坛。 

欧美学者为论坛带来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思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ary Oliver提出的“创造富于灵感的信息”,英国拉夫堡大学的John Downey提出的“公共环境下的颠覆”等都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学者大多着眼现实问题,议题集中在传统报业和广电媒体怎样向互联网转型、网络媒体如何向更新的融合媒体转向、新媒体产业的规制与发展趋势等等。  

本次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是,全国各大高校诸多青年硕、博学子提交此次论坛的饶有趣味的研究论文。比如,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硕士生蔡育恒以“大学生秀恩爱的动机”为题的研究,黄杨关于数字阅读的研究,徐智和杨莉明关于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研究,以及张杨和张琛关于MOOC危机的研究等。 

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和国际传播学会继联合举办2013、2014年国际论坛之后,再次携手召开2015年新媒体国际论坛。成立于1950年的国际传播学会,是当今世界传播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团体,拥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会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以聚焦新媒体为核心战略,近年传播学科进入QS排行榜前100,国内排行第二;设计学更是快速进入QS排行榜全球第28位。迄今为止,上海交通大学是国内高校中与国际传播学会合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大学。国际传播学会将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入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则将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现给世界,双方实现了强强联合,也标志着学校的新媒体方向已取得国际同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