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造中国发展“升级版”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概念,引发各方关注。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促进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IT咨询机构“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表示。
“‘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效果融合于各个领域,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民生以及政府职能转变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产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大大拓宽了互联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之风正在从最初的消费端吹向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
北京老字号“庆丰包子铺”副总经理徐林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引进的电子商务体系可以自动监测销售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炒肝一般占销售额的3%,但如果一家店的炒肝销售量是1%,我们就会着手调查背后的原因。”
互联网也是变革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郑杰建议,以智能网、互联网移动化为突破口,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比如,部分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里面装有4G流量卡,借助强大的数据网络,就能赋予大型机械智能通信功能,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水平。
在传统行业的“大块头”金融业,变化已经发生。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鲶鱼效应”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纷纷发力网络小额贷款,面向“草根”用户发放低至几千元的贷款,而这在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互联网+’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还能有效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惠及民生。”邬贺铨说,如打车软件的应用,就有效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同时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网上挂号、远程医疗、视频授课等,也大大方便了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提出,建议借助移动互联网,把“人与公共服务”全面连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防治雾霾等问题。
中国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奠定了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北京市经信委高精尖办公室顾问黎江表示,有序推进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和普及,既需要市场,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如信息安全挑战、各行各业的数据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等,均是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的统筹与协调。
在方兴东看来,互联网不仅在重塑着中国的方方面面,也为中国与世界的联结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促使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发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方兴东便开始关注互联网,历经拨号上网、网游风暴、博客热、电商热、移动互联网等数次浪潮,他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已经从世界互联网产业的“小兵”变身“大块头”,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刷新了美国IPO融资规模历史。
“下一个10年,是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10年,借助互联网,中国将站在全球角度寻求发展机遇。”方兴东说。(记者王晓洁 阳娜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