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路,老牌美食街

04.12.2015  10:27



在上海,如果缺失了市井生活的体验,无论如何都是遗憾的。


写过吴江路上,曾经集结天南海北的小吃美味,也去过寿宁路的小龙虾一条街,城隍庙的老上海民间风味,今天,我们就来到一条老街新开的云南路,重拾上海市井文化的记忆。


百年历史

云南路包括云南南路、中路和北路,长1261米,南起大境路寿宁路,北迄延安东路。


中路南起延安东路,北迄南京东路;北路南起宁波路,北迄芝罘路。先后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同治五年辟建,直到19世纪70年代全程筑通。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云南路周边的戏院、茶馆以及娱乐场所,市面逐渐兴旺起来,售卖饮食小吃的流动小贩也开始增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 云南路美食街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云南路上出现了一批固定摊位,这就是云南路美食街的雏形。其中,最早的固定饮食摊,是1928年周仲胜在云南南路、淮海东路口西侧摆设的水饺摊。


买大饼油条多了,再过去就是天蟾舞台,背后也都是排挡;山东的朝天锅一样,盖子不盖上的那种,里面肠咯、肺咯、肚子都有的。当年没现在那么考究,排挡就是一排长凳,大家这么坐着吃。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众多饮食摊位中,两条长凳、三块铺板撑起了小绍兴鸡粥摊。一些当年的知名演员,成了小绍兴的常客。


小绍兴的奥秘

小绍兴的白斩鸡好吃,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好吃”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

章润牛,小绍兴的创始人。


当年他在云南路上摆了一个鸡粥摊,烧了点粥;当时鸡没有几只的,烧了大概五、六只鸡挂起来。


一不小心,烧熟的鸡,掉进了下面一个盛满凉水的桶。掉下去,再拎起来,立即斩给客人吃,哎,没想到,这个味道要比直接热的好吃,鸡肉也嫩。




小绍兴的“秘方”就此诞生了。


至此,在他们的厨房制作工艺中,多了一个过滤器——烧好的鸡,都要冷却过,再拿出来斩了上台面,里外一道嫩!


消沉的历史

云南路上从事餐饮的商贩,大多数是战乱时期从各地来到上海的,他们带来了家乡独特的饮食风味;同时,经济实惠的特色,也让这条美食街有了更多平民化的色彩。


合作食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云南路上的小摊贩们,联合起来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食堂”,统一经营,自负盈亏。



曾经的云南中路270号 小金陵


但是,公私合营后,云南路上饮食店实际上在逐年减少,金陵酒家、三和楼、老正兴等菜馆先后歇业,西新菜饭店、百乐门菜饭店,则兼并入叙雅饮食店。


六十年代后,这里的摊贩逐年减少,品种也越发单一,特色也渐渐消失。1978年以前,在金陵路以北的云南路上,仅有七家饮食店。


惨淡到什么程度呢?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云南南路合作食堂职工创制以素代荤,小荤大素,利用代用食品,克服困难,做好供应。“文化大革命”时期品种单调,质量下降,特色消失。


拥挤的人行道

改革开放后,沉寂多年的云南路又回来了,人行道上又出现了一大批临时搭建的简易店铺;许多风味特色小吃也逐渐恢复,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云南路,来了金陵路到延安路这里一块,一条街的摊位都是摆在人行道上的,所有的棚都连在了一起。


除了人家门口是商店、住户,还有就像上海浴室这里,门口是不能堵住的,其他都是连成了一片。


两个长板凳,一个木桌子,人们也就这么面对面坐着,在棚下面享受各种美食,只记得这家店是买油豆腐粉丝汤的,而那家呢,是卖汤团的。


只有小绍兴,门口虽然也有棚,但是,它是可以堂吃的。当年这里的鸡都是活杀的,杀鸡的地方就在隔壁的余庆里,负责的还是一个老绍兴。



20年前云南南路77号 小绍兴饮食总公司


从杀鸡、拔毛、洗、弄干净,再烧,烫鸡、冷水浸——你别说,当年余庆里里面,还围了不少人看他们忙活!


大世界酒酿圆子

说起这个汤圆,当年云南路有上海滩很出名的一家店,“大世界酒酿圆子”。


老上海侪晓得这地方,这家人家门面小的很,店堂非常深。做过酒酿圆子的朋友侪晓得,酒酿是最有讲究的,烧过头了,烂得就像粥一样。但是,这家人家做的酒酿圆子,酒酿的米不烂,一粒粒非常清爽,而且甜味够,不会酸。




不仅如此,大世界酒酿园子店供应的原露桂花甜酒酿,还被评为新亚集团优质产品。


鲜得来

和小绍兴一样,另一块老字号——“鲜得来”排骨年糕,也利用本人的母校、光明中学的地下人防工事,重新做起了生意。




印象当中,就在我们学校隔壁的弄堂,上面是氽年糕的,下面就是我们说的防空洞——一度怀疑,这里是否和我们学校地下的乒乓室相通。


闷伐?现在想想蛮闷的,有排风扇也没用的,空气不好;但是就是要下去吃,三五十个人排队,这种场景并不在少数。排不到的,就站在别人边上,看人家吃,吃好了,立即上去位置抢好!


鲜得来”最早恢复经营,一套排骨年糕,2角3分左右,一块排骨是1角7分。当年吃“鲜得来”是非常扎台型的事,为啥?当年排骨还是紧俏商品,买肉都要凭票么!



如今的鲜得来,排骨二块、年糕二块、单档汤一碗已经是22元了


热气羊肉


1986年,云南路上首家专卖热气羊肉的个体户火锅店开张。其灵活新颖的经营方式,吸引了一批顾客。


乡下头送一只羊过来,摆在自家店门口,一片片肉披下来,再端上吃客们的餐桌,这种做法是原来国营店没有的。


端上吃客们的餐桌,这种做法是原来国营店没有的。”
近来大热的上海小说《繁花》里,也有对热气羊肉的文字,读起来颇有味道:


半小时后,阿宝走进云南路一家热气羊肉店,叫了两斤加饭酒,一盆羊肉,一客羊肝,其他是蛋饺,菠菜等等。李李进来了,面色苍白,嘴唇干燥。阿宝一指菜单说,浑身发冷,现在可以补一补,来一盆羊腰子。


大世界美食街

1991年9月,上海在筹备黄浦区旅游节期间,创办了“大世界美食街”,从此,这条南起金陵东路,北到延安东路的云南路,就成了上海闻名的美食一条街,并且用过多个名字,包括“上海美食街”、“云南路小吃街”等等。




从那一年开始,云南路上先后恢复了小绍兴鸡粥店、小金陵盐水鸭店、长安饺子楼、鲜得来排骨年糕店等,各具特色的15家餐饮企业。在就餐时间,几乎每家店门口都会大排长龙。


正宗上海生煎

2008年12月,崭新的云南路美食街,又一次亮相,这次新增了洪长兴、德大、五芳斋、大壶春、燕云楼等,沪上老字号餐饮品牌。


大壶春,专门经营生煎馒头,老店原先开在四川路汉口路转角上;2009年,他们在云南路开设了新店。




关于这家店的店名,有一种传说:在上世纪30年代,店主原想把名字叫“大壸春”(读“kun”第三声),想和当年走红上海的“罗春阁”一较高下;但是,没想到大家不熟悉这个“”字,直接念错成了“”——大壶春的名字,就这么不胫而走。


店主也是将错就错,索性在店里放了一把大壶,里面放的是大麦茶——这下有劲了,人家吃生煎有汤,他没有,但是有大麦茶,一口生煎一口茶!


大壶春的特点

大壶春生煎的特点,就是里面没有肉皮冻,出来的馒头,里面都是一个个肉圆子。




老底子生活条件不好,有些食客还有意思咧,皮子在店里吃好,里面的肉圆留几个,带回去,晚上还可以烧个汤!


另外,它的生煎,皮底香脆,有点像锅贴这样,特别好吃,不是现在这种“死皮”,硬硬的。


怀念那一碗鸡粥

写云南路,回忆这里棚棚下的一个个美食摊位,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些年在云南路混迹的日子。


当年放学比较晚,就会约上同学去云南路吃点再回家——没办法,上海人说“长发头”,胃口也大;但是,就因为这个,当年还被班主任批评,作为“生活奢侈”的典型在班级里做了检讨——现在再去看望老师,常常会拿这件事当段子笑话来说。




那些年喝碗鸡粥真心不容易,多数是站在马路上端着喝,小绍兴的窗台,都是要抢的位置;有一趟印象特别深,外面天冷风大,被好心服务员请到二楼包房吃,突然有种受宠若惊、上档次的感觉。


如今,鸡粥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但是,即便再回小绍兴,那鸡粥也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想来,不是鸡粥变了,而是我们变了……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