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推动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 解决一床难求问题

05.08.2015  11:51

  

  杨浦区老年医院是卫生部新版康复医院标准颁布后,全国范围内由二级医院整体转型的第一家康复医院。

  72岁的王阿婆突发脑溢血送医抢救后,却找不到康复的地方,从此过上了儿女、护工伺候,出门倚仗轮椅的失能生活。“现在实在没有空的床位,请预约。”在上海市所有三甲医院的康复病房,护士每天都在重复着以上的对话。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病后进行康复医疗,然而排队等床位,耽误了不少人及时接受治疗。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上海推动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昨天,“上海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宣布,黄浦二级综合医院东南医院将整体转型为上海瑞金康复医院。

   瑞金医院康复师抱团进入

  黄浦江畔,南北高架及内环线交汇处,东南医院的前身为卢湾区医院,在周边居民看来,这家二级综合医院更像是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住在周边的陈阿婆说:“这里看老年病、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还是蛮好的。

  不过,这里即将变脸。作为“上海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成员之一的东南医院经改造,挂牌成为拥有约150张病床的上海瑞金康复医院。医院内75%病床将逐步转成康复床位,综合科室仅保留1/4。记者昨天看到,医院部分病房已经在装修,几个月内将逐层改建成康复病床,预计在年底露面。

  据悉,瑞金康复医院的康复范围将是全方位的,包括骨科髋、膝、肩关节置换,神经内科脑卒中及帕金森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的人也能得到康复训练。未来还会开展心肺康复、疼痛管理方面项目。

  根据规划,瑞金康复医院在“十三五”期间,最终将被打造成一家上海顶尖的康复中心。瑞金医院康复科以及三十几名康复治疗师将抱团进入,与此同时美国顶尖康复师也有望加盟。昨天,瑞金医院副院长胡翊群透露,被美国权威评级机构列为全美最佳医院之列美国德州大学TIRR康复医院将成为合作医院,将在脑卒中康复、脊髓损伤康复、疼痛管理、截肢残疾人服务、康复工程研究等方面助力。

   对接社区卫生中心康复科

  一个偏瘫后无法行动的患者,经过康复后可以自己吃饭、上街,自己照顾自己,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三分治、七分康复”,对于骨折、脑梗病人来说,康复至关重要,然而很多病人错过了康复训练最佳时期,过上了失能的生活。

  这其中缘由很多。记者调查发现,有些人意识不足,很多骨科病人认为手术后在家好好休养就可以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和治疗,导致关节粘连或僵硬,带来终身的不便和痛苦。另外,三甲医院与二级、社区康复机构间缺乏有效联系和转诊机制,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及承接能力有限,缺乏康复急性期和稳定期的衔接机制,病人出院后往往无法得到康复治疗和训练。

  已试点运行4年的“上海瑞金-卢湾区域医疗联合体”希望在医疗体制上成为一个改革试点,率先打造“瑞金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三级康复网络。黄浦区卫计委主任田卓平介绍,瑞金医院的康复门诊和会诊业务继续保留,同时通过床边会诊,实现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对于疾病急性期过后、手术治疗平稳后的恢复期患者、有康复需求的慢性疾病患者,在转诊机制上保证可以在最合适时机,转诊瑞金康复医院。此外,瑞金康复医院也会和黄浦区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对接。

  今后,脑梗、心梗病人经过抢救,病情稳定离开三甲综合医院后,就可以到康复医院里,让康复治疗师制定康复计划,或是住进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后期可以在家里接受社区康复医生的指导。

   [新闻纵深]

  康复技术人员缺口巨大

  阻碍更多二级医院转型

  上海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市,对康复需求有着迫切需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调查,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约有7000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有康复需求。

  在卫生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中,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上海推动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业内人士透露,对于不少二级医院而言,转型为康复医院也是一条摆脱困境之道。上海多家二级医院,除个别位于人口导入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外,多数功能定位不清,夹在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级医院之间,发展乏力甚至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转型成康复医院能够弥补目前康复资源的短板。

  几年前,由杨浦区老年医院转型的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筹)冠名揭牌。这是卫生部新版康复医院标准颁布后,全国范围内由二级医院整体转型的第一家康复医院。与此同时,宝山区一钢医院也冠名为第二康复医院。据了解,沪上多家二级医院正在考虑转型事宜。

  遗憾的是,康复治疗师的匮乏阻碍了更多康复中心的出现。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员,而现状是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640人。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仅700人。

  “康复治疗师相当辛苦。”一名左半身瘫痪的患者家属说:“早上8点开始康复,除了午休时间,要做到下午4点,治疗师一直在帮助病人进行各种训练,他们很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防止手臂肌肉萎缩,必须用力把僵硬的手臂‘掰’开,治疗师每次都出一头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