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二手车交完定金方知是抵押车 需结清尾款方可过户
冯先生看到的二手车信息。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买二手车交完定金方知是抵押车海量二手车信息如何辨猫腻?专家:仍待立法规范化管理
据《青年报》报道,近日市民冯先生向记者反映称,自己此前在赶集网上看到一则低价出售二手车的信息,买车时却被对方告知该车为银行抵押车,需结清尾款方可过户。对方同时表示,若要取消交易,则定金不退。冯先生认为,卖家事先未告知为抵押车,存在欺诈行为。
消费者交定金后竟被告知是抵押车
冯先生称,今年9月份自己曾在赶集网上无意间看到一条低价二手车出售信息。“2.0T的陆风X72015款写着只卖2.28万元,车龄只有两年,里程数3万公里。”到了10月份,冯先生开始做二手车生意,一位客户正好想购买一台陆风X72015款的车,冯先生回想起此前看到的那则低价出售信息,心想可以赚个差价,便加了卖家微信,开始商讨购车事宜。
通过协商,卖家表示愿意以2.8万元的价格出售该车,并与冯先生约定了看车时间。11月1日,冯先生前往松江九亭涞寅路上的一处停车场内,确实看到了卖家网上所售的车辆,觉得没什么问题后,冯先生在店内缴纳了定金,并签了购车合同。
但令冯先生没有想到的是,他刚把10100元的定金打款至卖家账户,对方就“翻脸”了。“他突然跟我说这个车是银行抵押车,要结清10万块钱的尾款才能过户,但是他之前提都没有提过。”同时,冯先生称,对方还将自己的购车合同也一并收走,并表示10100元的定金不会退,并要求自己在他们那里购买另一辆车。
“当时他们办公室里有七八个人,我只有一个人,而且合同也被收走了,我心想只能同意买另一辆车。”接着冯先生又打了22000元到对方账户,以总计32000元的价格买了一辆07年产的标致307,而多出来的100元对方称作为银行手续费不予退还。冯先生认为,卖家是以低价出售二手车为诱饵进行欺诈,逼买家买卖不掉的旧车。
11月16日,记者在赶集网上找到了冯先生提到的商家,那辆陆风X72015款的车辆仍以2.28万的标价挂在网页上。记者拨打了网页上留下的电话号码,但对方却表示车已售出,无法看车。而冯先生提供的当初购车时卖家接头人的电话则一直无法打通。
消保委卖方涉嫌欺诈平台也有责
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认为,此案例中,由于卖方事前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真实的车辆信息(有银行抵押),事后又以逼迫手段强制消费者签订合同,消费者完全可以进行事后追溯,按照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消费者完全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处合同无效或撤销。
而对信息发布平台,按照《消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应知销售者或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第四十五条则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
针对此案例,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认为,发布信息的平台在发布相关的信息时有义务核对信息发布人的基本情况,由于它发布的不实信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专家]
二手车交易检测认证环节待完善
近年来,随着二手车网络交易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上购车成为了人们选择购买二手车的一种新选择。但网上纷繁的二手车信息中,真假难辨者也不在少数。本报去年就曾报道过有市民在赶集网上花7.8万元购买的二手别克英朗GT,却发现车辆为抵押车,无法上路。而放眼其他城市,通过二手车交易平台或二手车信息发布平台买到“事故车”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发布信息的平台本身对信息的审核不到位,导致用户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从用户体验来说,平台应当对商品信息进行一定的审核。”赵占领指出,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先看看平台的性质是交易平台还是信息发布平台,“如果发现网站只是信息发布的网站,就要意识到信息真伪是不确定的,应注意规避风险。”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二手车交易平台这类新兴市场,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从质量检测、买卖交易、消费者权益保障等环节对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有专家指出,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对二手车的车况进行客观认证,向消费者公示车况信息,并建立规范的二手车行业信息公开制度。